詠物明志-論“賞玩文學”的源流與意涵

研究成果: 雜誌貢獻文章同行評審

摘要

曾經,載於國家典藏或檔案冊錄中,作為檔案庫藏這些滿載時光歷史印記的「物」,在唐代以後,漸漸走入文人書房。收藏、品玩、鑑賞,成為文人建構超脫俗世的憑藉物,並依此建立起飽含文人內涵的情境。這從「視覺物品」漸次豐富,成為「文化內涵」的物;尤其自明代文人畫及戀物開始,收藏賞玩「物」的流行,背後意義為何?「詠物」本是中國文學中早被確認的文類(genre),如詩詞中大量被吟詠或描述文物的文章,皆與視覺文物有極大關係,它牽涉到文物本身的意義、「物」的視覺文化涵義;到了文人筆下,藉物抒情,從「載物」到「詠物」,從記錄到文學,它的書寫意義何在?尤其是,這類以「賞玩」為主題的書寫,不只在賞玩文化流行的明清兩代出現,現代文學大家,從周作人、魯迅,到沈從文、汪曾祺,到當代的張錯,以文學「賞玩」、「詠物」,成為他們神遊古今,隱遁於渾囂塵世最好的寄託所在,「賞玩文學」作為接續詠物傳統的現代書寫方式,其意涵為何?
貢獻的翻譯標題Expressing Ideas through Object-appreciating-A Discussion on the Origin and Meanings of "Admiration of Literature"
原文中文
頁(從 - 到)105-125
頁數21
期刊中國現代文學
發行號15
出版狀態已發佈 - 2009

Keywords

  • 詠物
  • 視覺文化
  • 消費文化
  • 賞玩文學
  • object
  • object-appreciating
  • visual culture
  • culture of consumption
  • admiration of literature

指紋

深入研究「詠物明志-論“賞玩文學”的源流與意涵」主題。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

引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