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某高中男生從事規律運動意圖和行為之研究

研究成果: 雜誌貢獻文章同行評審

摘要

本研究運用計劃行為理論(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以預測及解析高中男生從規律運動的意圖和行為,同時比較理性行為理論(The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與計劃行為理論二者在解釋從事規律運動行為的適切性。依Ajzen和Fishbein所推薦的問卷方法,調查臺北市某市立高中456位男生,規律運動行為則以電話詢問,採自我報告評量的方法。研究結果大部分支持計劃行為理論的假設,意圖是預測行為的好因素。階層複迴歸分析發現,對從事規律運動的態度、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控制可有效的解釋規律運動意圖,約達55%的變異量,其中以知覺行為控制對規律運動意圖的影響最大。有無從事規律運動,在行為信念、規範信念和控制信念上,有顯著差異。運用計劃行為理論預測從事規律運動意圖與行為,優於理性行為理論。
原文中文
頁(從 - 到)390-399
頁數10
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Taiwan)
18
發行號6
出版狀態已發佈 - 1998

Keywords

  • 計劃行為理論
  • 理性行為理論
  • 態度
  • 主觀規範
  • 知覺行為控制
  • 規律運動意圖與行為
  •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 attitude
  • subjective norm
  •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 regular exercis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引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