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孩童至年輕成人其咽呼吸道深度及舌骨位置之發育變化

Chang Min Sheng, Li-Hsiang Lin, Wei-Nan Wang, Chien-Hung Yu, Hung-Huey Tsai

研究成果: 書貢獻/報告類型會議貢獻

摘要

對於個體應有的正常生長發育變化有充分的瞭解,才有足夠的知識以為根據進而判斷異常狀況的發生。針對咽呼吸道深度及舌骨位置,過去的研究多著重在治療結果所造成兩者的變化。然而,此二者之正常發育情形,回顧以往的文獻,多偏重於三十歲之後的生長變化,而對於在此年紀之前的生長情形,所知有限。故對於自孩童至年輕成人時期,其咽呼吸道深度及舌骨位置之生長發育,實有進一步了解的必要性。 這個研究的目的有三方面:(1)了解正常台灣人,自孩童至年輕成人,其咽呼吸道深度及舌骨位置之發育變化, (2)探討是否有性別差異性存在? 以及(3)試圖找出與舌骨垂直位置有關之顱顏型態項目。 研究材料是239張正常台灣人的側方測顱放射攝影片。其中女性有132位,男性有107位,年齡介於7歲至27歲。所有材料根據齒齡(dental age)分成三組:混合齒列期,早期恆齒列期與恆齒列期。每一張側方測顱放射攝影片皆進行23項線性的(linear)與20項角度的(angular)測量。男女之間之性別差異(sexual dimorphism)是以t檢定(Student's t-test)進行分析;各齒齡組別之間,則是以變異數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進行比較。逐步迴歸分析(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則用以探討與舌骨垂直位置有關之顱顏型態項目。所有統計分析之顯著水準(level of significance)定為P< 0.05。 研究結果顯示:(1)自孩童至年輕成人,咽呼吸道深度之發育變化為逐漸增加,性別差異出現在口咽下端,此處深度之增加量男性較女性為大。(2)自孩童至年輕成人,隨年齡增長,舌骨垂直位置在男性有較明顯之向下方移動的情形;舌骨位置於年輕成人恆齒列期出現明顯性別差異。(3)影響舌骨垂直位置之顱顏型態項目為下顎枝長度與顏面角(facial angle),其表現方式則有性別差異。
貢獻的翻譯標題Developmental Changes of Pharyngeal Airway Depth and Hyoid Bone Position from Childhood to Young Adulthood
原文中文
主出版物標題中華牙醫學會第三十一次學術研討會
出版狀態已發佈 - 2008

Keywords

  • 發育
  • 改變
  • 呼吸道
  • 舌骨

指紋

深入研究「自孩童至年輕成人其咽呼吸道深度及舌骨位置之發育變化」主題。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

引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