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藉由標準化的下顎骨斷裂模式,觀察應用吸收性聚乳酸骨釘/骨板於骨斷裂面復位之固定後,生物組織及材料降解性質變化,並比較吸收性(聚乳酸)、非吸收性(鈦金屬)骨板與無固定三種狀況下骨斷面之癒合過程之差別。活體試驗模式選擇成年紐西蘭公兔,手術區域均為右下顎骨之骨體中段部份,製造一垂直於骨體長軸的標準化骨斷裂模式,分別以聚乳酸骨釘骨板及鈦金屬骨釘骨板作固定,另外以斷裂後不固定作為對照組。實驗動物依照0、l、4、8、12、16、26週共七個觀察時間點並以灌流犧牲,取樣觀察其骨髓及斷面之組織反應,及聚乳酸降解性質變化。物化性質變化測試方面包括質量與三點彎曲強度變化,以瞭解其降解強度變化與斷面癒合速度之關係。再以示差掃描熱卡計測量結晶度變化,及以膠質滲透層析儀測定分子量,觀察聚乳酸之體內降解變化曲線,藉以推測完全降解所需時間。
貢獻的翻譯標題 | Interactions between Poly-L-lactic Acid Bone Plates/Screws and a Bone Fracture Interface During the Healing Process |
---|---|
原文 | 中文 |
頁(從 - 到) | 189-200 |
頁數 | 12 |
期刊 | 中華牙醫學雜誌(中文版) |
卷 | 23 |
發行號 | 3 |
出版狀態 | 已發佈 - 2004 |
Keywords
- 聚乳酸骨釘骨板
- 聚乳酸
- 生物可吸收性
- 骨斷裂
- 骨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