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H1N1疫苗接種後不良反應事件之因果關係: 科學不確定性與法律舉證責任

研究成果: 雜誌貢獻文章同行評審

摘要

台灣於 2009 年施打 H1N1 流感疫苗以來,即傳出多起疑似疫苗不良反應案例。本文則針對疫苗與不良反應間因果關係,討論其科學上及法學上的涵意,並針對國內審議實務案例進行分析,且提出評論及改進建議。
本文認為,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具有減少訟爭、鼓勵接種疫苗,以及提供人道補償目的,有助於實現社會互助。而衛生署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適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在性質上同時具有科學判斷及法學判斷之雙重涵意。如由機率觀點解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的因果分類,可發現只要不是因果關係機率過低,則應當至少可以認定為「無法排除」。可是,由目前審議小組公開之審議結果及理由觀察,其因果判斷方式傾向片面重視科學判斷層面,而忽略法律因果關係層面。
本文建議如下:一、不論是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或行政法院,在處理預防接種受害救濟案件時,不應忽略法律因果關係層面。二、為實現救濟制度鼓勵社會互助之本意,並參考民事訴訟法第 277 條但書規定,宜適度放寬因果關係舉證標準,以符合舉證公平原則;三、為增加法律適用明確性及客觀性,主管機關宜開始研究建立系統性標準或評估公式,方能使今後審議結果更具有客觀性及公信力。或者可考慮參考美國制度,列舉各種疫苗不良反應,採取推定因果關係,以減免因果關係認定爭議。
原文中文
頁(從 - 到)1
頁數22
期刊法律與生命科學
4
發行號1
出版狀態已發佈 - 1月 2010

Keywords

  • 疫苗接種後不良反應事件
  • 疫苗
  • 科學不確定性
  • 舉證責任
  • 因果關係
  • 科學證據

引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