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與目的:5 位患有膀胱肌肉層侵犯之膀胱癌病患在接受全膀胱摘除手術之後
以迴腸來重建代用膀胱,並應用改良式的 Mitrofanoff 步驟來建立禁尿機制。我們報告
這 5 位病患對代用膀胱禁尿機制的使用滿意度及功能評估結果。方法:上述 5 位病患
之術後追蹤期從 28 至 99 個月不等(平均 53 個月)。3 位病患使用修飾後的盲腸,而
另兩位使用縮窄的迴腸段來建構可禁尿的自我導尿肢。1 位病患在術後 28 個月死於膀
胱癌遠處轉移。結果:在 53 個月的平均追蹤期中,5 位病患皆滿意並能夠輕易地從肚
臍造廔口執行自我導尿,尿路動力學評估顯示低壓的代用膀胱和穩定的擴約肌張力,
而且沒有漏尿現象。5 位病患皆無造廔口狹窄或導尿肢穿孔的現象,隨著代用膀胱容
積之逐漸增加,導尿間距從 3 小時延長至 5 小時。追蹤期中從影像學檢查上並無病患
有輸尿管膀胱交接處狹窄或尿液逆流之現象發生。結論:就建構一個可禁尿的自我導
尿肢而言,盲腸或縮窄的迴腸段似乎是令人滿意的構造,而且將造廔口安置於肚臍上
具有增加美觀及增進病患生活品質之益處。(輔仁醫學期刊 2005;3 (2):69-74 )
以迴腸來重建代用膀胱,並應用改良式的 Mitrofanoff 步驟來建立禁尿機制。我們報告
這 5 位病患對代用膀胱禁尿機制的使用滿意度及功能評估結果。方法:上述 5 位病患
之術後追蹤期從 28 至 99 個月不等(平均 53 個月)。3 位病患使用修飾後的盲腸,而
另兩位使用縮窄的迴腸段來建構可禁尿的自我導尿肢。1 位病患在術後 28 個月死於膀
胱癌遠處轉移。結果:在 53 個月的平均追蹤期中,5 位病患皆滿意並能夠輕易地從肚
臍造廔口執行自我導尿,尿路動力學評估顯示低壓的代用膀胱和穩定的擴約肌張力,
而且沒有漏尿現象。5 位病患皆無造廔口狹窄或導尿肢穿孔的現象,隨著代用膀胱容
積之逐漸增加,導尿間距從 3 小時延長至 5 小時。追蹤期中從影像學檢查上並無病患
有輸尿管膀胱交接處狹窄或尿液逆流之現象發生。結論:就建構一個可禁尿的自我導
尿肢而言,盲腸或縮窄的迴腸段似乎是令人滿意的構造,而且將造廔口安置於肚臍上
具有增加美觀及增進病患生活品質之益處。(輔仁醫學期刊 2005;3 (2):69-74 )
貢獻的翻譯標題 | 應用盲腸或縮窄的迴腸段來做為 可禁式儲尿囊之自我導尿肢 |
---|---|
原文 | 英語 |
頁(從 - 到) | 69-74 |
頁數 | 6 |
期刊 | Fu-Jen Journal of Medicine |
卷 | 3 |
發行號 | 2 |
出版狀態 | 已發佈 - 2005 |
Keywords
- continent urinary diversion
- Ileum
- Appendix
- radical cystect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