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醫師培育過程中有專業化,也有去專業化。身為一名醫師,第一次聽到去專業化時,感到十分震撼與不解;但是,回顧文獻中之醫療社會學與醫學史的來龍去脈,也就覺得合理與有趣。回顧醫學史,現代的西方醫學,可是經過一番奮鬥,才能獨占鰲頭,不管是合法性的取得,或是經濟上的豐厚回饋,都歷經了政治與經濟的相互角力,才有主流派的地位。但曾幾何時,物換星移,醫師的地位已大不如前,醫師的專業化與去專業化之議題,在美國醫療社會學領域是這一、二十年來眾多文獻探討的重點。鑑古知今,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值得大家了解與借鏡。醫師的去專業化有許多原因:第一、因為政策的影響,造成醫學生與醫師的過度供應;第二、疾病型態由急症轉為以慢性疾患為主;第三、消費者意識抬頭;第四、醫院的大型財團法人化與科層化,醫師專業需受外部控制;第五、健康保險與政府政策的制定,醫師醫療行為受外部影響,以符合保險規範;及第六、醫療知識 因網際網路與搜尋引擎普及化,不再獨家與蒙上神秘面紗。總之,醫師不再高高在上,而只是一項職業,無法如從前那樣的專業化,以及擁有自主權。
原文 | 英語 |
---|---|
頁(從 - 到) | 439-444 |
頁數 | 6 |
期刊 | 北市醫學雜誌 |
卷 | 4 |
發行號 | 6 |
DOIs | |
出版狀態 | 已發佈 -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