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醫病關係因為時代背景的不同,呈現對應式的多樣性表現。回顧醫學史,從古希臘羅馬時期以降,直到中世紀基督教掌握西方世界的政經情勢,再歷經文藝復興,以至於到近代,直到二十世紀,醫師從一開始的主導者之角色,慢慢才有醫師與病人權力分享式的決策模式。在這當中,醫師從幾乎不需與病人溝通;到有學者呼籲由推廣門外漢的專業醫學知識教育,縮短醫師病人知識程度差異,才促使醫師打開對病人溝通的一扇窗。醫病關係由於二十世紀出數起醫療糾紛的訴訟而發生變化,許多法官在審理這些案件中進行很多腦力激盪:首先,法官既要考慮到不去侵犯到醫師的專業權力,而且考量到病人實際受到醫師善意照護禁錮(caring custody)的事實;其次,又要保護病人免於各式各樣新興的醫療處置與手術濫用;最後,並想給予病人某種程度的自由度,於是“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就在這樣的狀況下誕生。在醫師解釋病情與處置方面,法官並考慮到醫師與病人的專業知識程度之差異。究竟知情同意要在何種情況下必得告知病人,而又要告知到何種程度,這是值得商榷的議題。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來,不同文化背景的病人,對知情同意、權力分享式醫病共同決策模式,是否有不同的接受模式與程度,本文亦將一併探討。
原文 | 中文 |
---|---|
頁(從 - 到) | 643-649 |
頁數 | 7 |
期刊 | 北市醫學雜誌 |
卷 | 4 |
發行號 | 8 |
DOIs | |
出版狀態 | 已發佈 - 2007 |
Keywords
- 醫病關係
- 專業權力
- 照護禁錮
- 知情同意
- 醫病共同決策模式
-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 caring custody
- professionalization
- informed consent
- co-decision ma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