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lassification and Risk Factors of Mild Head Injury

貢獻的翻譯標題: 輕度頭部外傷之分類及危險因子

Huan-Ting Chi, Wen-Ta Chiu, Dar-Yu Yang, Shin-Han Tsai

研究成果: 雜誌貢獻文章同行評審

摘要

背景:探討目前對於輕度頭部外傷的定義,以昏迷指數Glasgow Coma Scale (GCS)大於13分以上做為分類是否恰當?
方法:利用回溯性的研究,在兩年期間共收集到GCS在13-15的輕度頭部外傷,總共4271人。探討其臨床表現並分析會增加顱內出血機會的危險因子。
結果:其中970人(22.7%)電腦斷層結果發現有顱內出血,334(7.8%)需接受開顱手術以及237人(5.5%)預後不佳。我們歸納出八項危險因子,包括:男性、入院時GCS不到15分、意識喪失、傷後失憶、痙攣、神經障礙、顱骨骨折、年紀大於65歲。
結論:傷患GCS在13-15之間,其實臨床的差異是蠻大的。當傷患的GCS是13或14時,通常比較容易有嚴重的傷害。目前的輕度頭部外傷的定義可能讓人產生錯誤的印象,甚至造成疏失;因為其實傷害的結果可能不是“輕度”。我們建議,應該將GCS 13-15的傷患再細分為“輕度頭部外傷”及“高危險群輕度頭部外傷”。“輕度頭部外傷”定義為GCS 15且電腦斷層正常;“高危險群輕度頭部外傷”定義為GCS13、14或15但電腦斷層異常者。
貢獻的翻譯標題輕度頭部外傷之分類及危險因子
原文英語
頁(從 - 到)31-38
頁數8
期刊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Taiwan
9
發行號2
出版狀態已發佈 - 2007

指紋

深入研究「輕度頭部外傷之分類及危險因子」主題。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

引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