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gical Treatment in Thoracolumbar and Lumbar Burst Fractures - Report of 157 Cases

貢獻的翻譯標題: 胸腰椎及腰椎爆裂性骨折之外科治療

黃 聰仁(Tsung-Jen Huang), 陳 文哲, 陳 健煜(Jen-Yuh Chen), 方 朝銘(Chao-Ming Fang), 施 俊雄

研究成果: 雜誌貢獻文章同行評審

摘要

從民國七十一年六月到七十八年五月,七年期間,共有157位病患因腰椎或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接受手術治療。其中124位接受後位手術,33位接受前位或前後位手術。後位手術中有114位病患為接受哈林頓內固定術方法。手術適應症為不穩定爆裂性骨折或合拼漸進性脊椎功能缺損。前位手術之適應症為不完全神經功能缺損且合併管腔受壓迫程度超過百分之五十。後位手術術後再接受前位手術的適應症為術後脊椎管腔仍小於1公分或管腔內有游離性碎骨或前面的椎體有缺損現象。病患平均年齡為35.6歲(從14到60歲不等)。128位病患接受追蹤檢查,追縱時間平均為三年(由1年到8.3年不等),百分之六十二的受傷原因為高處跌落。較常受傷處為第一腰椎(佔百分之四十五)。依丹尼斯氏分類,b類骨折(九十位病人)佔百分之七十一。位院時神經學檢查發現百分之四十二病患受傷時呈現混合式髓椎(conus medullaris)及馬尾部之損傷,其中百分之四十一在追蹤時已完全回復括約肌功能;另外二十二位病患受傷時呈現單純性馬尾部損傷,其中百分之六十六在追蹤時已完全回復括約肌功能。受傷前,立即後及追縱時的背凸程度(kyphosis)為20.55°±9.96°,8.58°±8.99°及11.25°±8.14°。平均來說,百分之五十七的後位手術病患及百分之八十二的前位及合併前後位手術病患於追蹤時,依Frankel 氏標準來算至少都進步一級以上66位病患在受傷時為無法行走的情況,其中24位在追蹤時已可獨立行動。
貢獻的翻譯標題胸腰椎及腰椎爆裂性骨折之外科治療
原文英語
頁(從 - 到)31-42
頁數12
期刊Journal of Orthopedic Surgery Taiwan
9
發行號1
出版狀態已發佈 - 1992

指紋

深入研究「胸腰椎及腰椎爆裂性骨折之外科治療」主題。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

引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