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ave Studies in L5 Radiculopathic Patients Receiving Automated Percutaneous Lumbar Disectomy

貢獻的翻譯標題: 第五腰椎神經根壓迫接受經皮自動腰椎椎間盤切除術患 者之 F 波研究

Chien-Hung Lai, Ming-Shium Hsieh, 江 威漢(Wei-Han Chiang), Sung-Hui Tseng, 陳 昭蓉(Chao-Jung Chen), Shih-Ching Chen

研究成果: 雜誌貢獻文章同行評審

摘要

椎間盤突出併神經根壓迫可能造成 F 波潛期延長及減少 F 波被誘發出來的百分 比。本研究主要是針對第四和第五腰椎間盤突出併第五腰椎神經根壓迫的患者, 接受經皮自動腰椎椎間盤切除術(automated percutaneous lumbar disectomy),手術 治療前後深腓神經 F 波的變化進行研究。研究中,共收集 8 名患者,年齡分布由 26 歲至 39 歲,這些患者都有下肢放射痛或運動及感覺的異常而且磁振造影顯示 第四第五腰椎間盤突出併神經根壓迫。研究中記錄經皮自動腰椎椎間盤切除術手 術前後,深腓神經 F 波潛期和被誘發出 F 波之百分比。為了使深腓神經的 F 波 比較容易被誘發出來,我們對每一病患使用較標準化長之波寬的刺激(0.3 毫秒) 和加強的誘發方法(咬合肌緊閉)。研究結果顯示深腓神經 F 波被誘發出來的百分 比在術後有顯著增加(術前 42.5±11.7%、術後 66.3±10.6%,p<0.01);F 波潛期雖 有縮短的傾向,但仍未達統計上明顯差異(術前 46.19±3.58ms、術後 44.76± 2.69ms,p=0.262)。F 波被誘發出來百分比的增加,可能可以解釋為神經根壓迫 的壓力減輕後,神經較容易被興奮。而 F 波潛期縮短較不明顯,可能原因是因為 F 波只反應一小部分傳導最快的神經纖維表現,所以比較沒有那麼敏感。本研究 的結果顯示,以 F 波來評估病人接受經皮自動腰椎椎間盤切除術,去神經根壓迫 手術前、後之變化,F 波的誘發百分比比 F 波潛期更具敏感度,有關 F 波誘發百 分比對神經根病變檢查之價值,值得再作更深入之研究。
貢獻的翻譯標題第五腰椎神經根壓迫接受經皮自動腰椎椎間盤切除術患 者之 F 波研究
原文英語
頁(從 - 到)213-219
頁數7
期刊台灣復健醫學雜誌
28
發行號4
出版狀態已發佈 - 2000

指紋

深入研究「第五腰椎神經根壓迫接受經皮自動腰椎椎間盤切除術患 者之 F 波研究」主題。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

引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