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腦損傷病人手術後,發生肺炎或肺損傷之併發症危險度較高。已有很多研究探討麻醉過程及術中、術後呼吸通氣方式對肺部併發症之影響,但很少有關腦損傷病人之隨機控制研究。因此本研究想探討肺保護策略經雙向氣道正壓(Biphasic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nentilation,BIPAP)對腦部術後病人之(1)呼吸型態(breathing pattern)及呼吸力學(respiration mechanic);(2) 動脈氣體分析(arterial blood gas)、血液動力學(hemodynamic)、顱內壓(intracranial pressure,ICP)與腦灌流壓(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 CPP);(3)加護單位臨床照護品質指標之影響。
方法:本研究為前瞻性隨機控制前導型研究,腦損傷手術後病人隨機分為兩組,Control 組:volume assist/control mode,VT10ml/kg/IBW,Ti 1 秒為主要設定值;BIPAP 組:BIPAP mode, Phigh 以(VT8ml/kg/IBW)為設定值,Thigh 1 秒,Tlow 4 秒,Pressure Support 以 Phigh 80%-100%為設定值(根據病人臨床狀況調整)。所有病人的呼吸次數以維持 PaCO2 近 35mmHg,I/E ratio 1:2 ≧ 為設定值。氧氣初期設定 FiO2 40%,PEEP5cmH2O,維持 PaO2≧90 mmHg 或 SaO2或 SpO2≧98%,平均每四小時測量呼吸型態、血液動力學、腦壓與腦灌流壓,並追蹤病人至呼吸器脫離。
結果:研究個案數共 26 人,Control 組 14 人中男性 9 位(64%),BIPAP 組 12 人中男性 6 位(50%);控制組平均年齡 62.2 歲,BIPAP 組 59.2 歲,基本資料及腦部診斷兩組皆無顯著差異但控制組手術時間稍低(p=0.03)。BIPAP 組每公斤潮氣容積(tidal volume)、潮氣容積及每分鐘換氣量(minute volume)顯著低於Control 組 (p<0.05),其他呼吸力學參數兩組無顯著差異。氣體交換: BIPAP 組氧氣濃度及吐氣末正壓設定皆顯著低於 Control 組(p=0.03),同時 BIPAP 組 PaCO2顯著高於 Control 組(p=0.03),而 PaO2無顯著差異。血壓(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壓)、顱內壓、腦灌流壓皆無組間差異。BIPAP 組呼吸器使用天數及加護病房死亡率顯著低於 Control 組(p=0.03;p=0.04),而肺炎及氣切人數皆無組間差異。
結論:以雙向氣道正壓通氣用於腦部術後病人,雖 PaCO2稍高而 PaO2不變,故仍可維持穩定顱內壓及足夠腦灌流壓。而較低氧氣濃度及每公斤潮氣容積之設定,可符合肺保護策略,甚至可能降低呼吸器使用天數及加護病房死亡率。(呼吸治療 2010;9(1)21-30)
方法:本研究為前瞻性隨機控制前導型研究,腦損傷手術後病人隨機分為兩組,Control 組:volume assist/control mode,VT10ml/kg/IBW,Ti 1 秒為主要設定值;BIPAP 組:BIPAP mode, Phigh 以(VT8ml/kg/IBW)為設定值,Thigh 1 秒,Tlow 4 秒,Pressure Support 以 Phigh 80%-100%為設定值(根據病人臨床狀況調整)。所有病人的呼吸次數以維持 PaCO2 近 35mmHg,I/E ratio 1:2 ≧ 為設定值。氧氣初期設定 FiO2 40%,PEEP5cmH2O,維持 PaO2≧90 mmHg 或 SaO2或 SpO2≧98%,平均每四小時測量呼吸型態、血液動力學、腦壓與腦灌流壓,並追蹤病人至呼吸器脫離。
結果:研究個案數共 26 人,Control 組 14 人中男性 9 位(64%),BIPAP 組 12 人中男性 6 位(50%);控制組平均年齡 62.2 歲,BIPAP 組 59.2 歲,基本資料及腦部診斷兩組皆無顯著差異但控制組手術時間稍低(p=0.03)。BIPAP 組每公斤潮氣容積(tidal volume)、潮氣容積及每分鐘換氣量(minute volume)顯著低於Control 組 (p<0.05),其他呼吸力學參數兩組無顯著差異。氣體交換: BIPAP 組氧氣濃度及吐氣末正壓設定皆顯著低於 Control 組(p=0.03),同時 BIPAP 組 PaCO2顯著高於 Control 組(p=0.03),而 PaO2無顯著差異。血壓(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壓)、顱內壓、腦灌流壓皆無組間差異。BIPAP 組呼吸器使用天數及加護病房死亡率顯著低於 Control 組(p=0.03;p=0.04),而肺炎及氣切人數皆無組間差異。
結論:以雙向氣道正壓通氣用於腦部術後病人,雖 PaCO2稍高而 PaO2不變,故仍可維持穩定顱內壓及足夠腦灌流壓。而較低氧氣濃度及每公斤潮氣容積之設定,可符合肺保護策略,甚至可能降低呼吸器使用天數及加護病房死亡率。(呼吸治療 2010;9(1)21-30)
貢獻的翻譯標題 | The Efficacy of Biphasic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 for Patients with Neurosurgery: A Preliminary Study |
---|---|
原文 | 中文 |
頁(從 - 到) | 21-30 |
頁數 | 10 |
期刊 | 呼吸治療 |
卷 | 9 |
發行號 | 1 |
DOIs | |
出版狀態 | 已發佈 - 2010 |
Keywords
- 肺保護策略
- 雙向氣道正壓
- 腦損傷
- 神經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