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體運動的觀測:超音波與非超音波研究綜論

彭 建綸(Chien-Lun Peng), 林 哲堂(Che-Tong Lin), 李 飛鵬(Fei-Peng Lee), 江 裕群(Yuh-Chyun Chiang)

研究成果: 雜誌貢獻文章同行評審

摘要

舌體的大小或運動模式,因為解剖位置的關係,很難作正確的檢查及評估。過去對於舌體運動功能的檢查,往往只侷限於臨床間接的觀察。隨著科學的進步,許多種方法被發展出來用以評估及研究舌體的大小、位置及功能。例如:動態放射線攝影術(cineradiography)、螢光影片法(videofluoroscopy)、活性碳腭圖法(palatography)或活性碳舌圖法(linguography)、腭電圖(electropalatography)、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核磁共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及超音波(ultrasonography)法有其優缺點及臨床應用或研究的限制。 在眾多的方法中,超音波儀器應用在口腔舌體生理病理的研究上,具有操作簡單、能顯示二度平面圖像即時(real-time)動態、影像可重覆取得(reproducible)、沒有生物傷害性及相對儀器價格較便宜等特點。本文回顧文獻中各種有關評估及研究舌體的方法,並分超音波與非超音波的研究方式來討論,同時簡介口腔防震式超音波的研究方式。
貢獻的翻譯標題Observation of the Tongue Movement: Ultrasonic Versus Non-ultrasonic Methods
原文中文
頁(從 - 到)43-48
頁數6
期刊Journal of Taiwan Otolaryngology - Head and Neck Surgery
38
發行號2
出版狀態已發佈 - 2003

Keywords

  • 口腔防震式超音波
  • 舌體觀測

指紋

深入研究「舌體運動的觀測:超音波與非超音波研究綜論」主題。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

引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