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低溫電漿電化學改質鈦金屬表面之特性分析

陳 玫秀(May-Show Chen), 歐 耿良(Keng-Liang Ou), 陳 正維(Cheng-Hsiung Chen), 洪 維彊(Wei-Chiang Hung), 張 維仁(Wei-Jen Chang), 林 哲堂(Che-Tong Lin), 李 勝揚(Sheng-Yang Lee)

研究成果: 雜誌貢獻文章同行評審

摘要

良好生物相容性是植體的首要要求,而植體材料的本質及其表面特質決定其生物相容性,尤其是與宿主組織直接接觸的材料表面。雖然目前對於植體表面與組織之間的反應、其長期穩定性及在臨床上的顯著性仍無定論,但已知植入後最早的生物反應為組織液蛋白質在植體表面的吸附,這層緊密吸附的蛋白質直接決定接下來宿主對植體表面的細胞反應,所以為了提昇植體與組織間整合,可藉由控制介面反應,吸附特定蛋白質,進而導引有利之組織癒合。本研究利用低溫電漿來活化鈦金屬表面以進一步連接白蛋白,企圖改變鈦金屬表面化學性質,發展一種能鍵結已知生物活性分子到鈦金屬表面的技術。首先鈦金屬圓片以氫氣電漿去除表面污染物,來產生可重複取得的清潔表面,接著用丙烯胺電漿處理,使丙烯腰聚合在鈦金屬表面,再以交鍵劑戊二醛將白蛋白與丙烯胺的胺基(-NH2)鍵結。研究顯示使用電漿處理技術可使鈦金屬表面胺基化,加上交鏈劑戊二醛的處理後,可使鈦金屬表面接上白蛋白產生表面改質,確可提供一個鍵結已知生物活性分子到鈦金屬表面的方式,以期植體植入後能引導及促進組織復原。
貢獻的翻譯標題Characterization of Chemically Modified Titanium Surface by Low Temperature Plasma Treatment
原文中文
頁(從 - 到)392-403
頁數12
期刊中華牙醫學雜誌(中文版)
23
發行號5
出版狀態已發佈 - 2004

Keywords

  • 鈦金屬
  • 低溫電漿
  • 交鏈劑
  • 白蛋白

指紋

深入研究「經低溫電漿電化學改質鈦金屬表面之特性分析」主題。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

引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