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從環境論述(environmental discourse)的分析角度,闡釋從1990年代以來在台灣發展迅速的佛教教團―法鼓山一系列環境行動的過程,並指出當前文獻中宗教―環境論述由於缺乏對宗教實踐背後具體社會脈絡的瞭解與掌握,因此看不到宗教徒環境實踐中「全球性」與「在地性」交互辯証的積極社會過程。另外,本文也企圖指出這個佛教教團的環境行動背後,反映了解嚴之後台灣社會變遷的過程以及當代台灣佛教發展的軌跡。 本文分為三個主要的部份:第一部份,討論環境意識型態與全球性的關聯,並且嘗試從分析國際的宗教―環境論述,來說明彼此之間的關係與問題所在;第二部分,說明本文環境論述分析的取向,主要乃沿用環境政治學者M. Hajer的「故事情節」與「論述結盟」的分析概念,其中特別強調論述的社會改革力量、隱喻性與異質性、以及論述主體的實踐性,來分析脈絡中的環境行動;第三部份,則以法鼓山在一九九○年代的「環保」實踐與論述作為實際的例子,進一步闡釋該論述與解嚴前後著重於社會政治批判的「環保」論述,在時空脈絡以及實踐內涵的不同,同時指出法鼓山的佛教「環保」論述表達了台灣佛教從找尋社會參與以及認同的現代化方向。這種實踐的方式不只是法師本身的領導魅力而已,更不可忽視的是整個台灣社會的需求以及信徒積極參與的態度。
貢獻的翻譯標題 |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Global" and "Local" Environmental Practices: A Case Study of Dharma Drum Mountain's "Huan-Bao" Discourse |
---|---|
原文 | 中文 |
頁(從 - 到) | 1-46 |
頁數 | 46 |
期刊 |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
發行號 | 55 |
出版狀態 | 已發佈 - 2004 |
對外發佈 | 是 |
Keywords
- 環保實踐
- 論述分析
- 全球性
- 法鼓山
- 環境運動
- 人間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