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什麼要在醫療中談性別,可以自以下三方面說明:一、醫學現況與教育改革。二、醫學的性別建制。三、醫療的性別結構。
醫學現況與教育改革
二次世界大戰後,健康逐漸成為人權的一部分,各國紛紛制訂政策,保障人民就醫權利。然而與此同時,因為第三者付費的制度、按件計酬及高科技醫療,各國花在醫療上的錢愈來愈多,醫療機構愈蓋愈大,醫療變成了企業。社會學大師韋伯曾經說過:「組織原初成立的使命不再是追求的核心目標,組織的存活與利益反過來控制著組織的思維及邏輯」。當醫療機構本身的存續,凌駕過原本成立的照顧病人初衷,醫療機構即背離傳統的人道及利他精神,競相爭取收益。我國最近紛紛出現超大型私立醫院、服務到家的健康檢查,不但證明醫療成了一項投資報酬高的企業,也展現了醫療機構大力推銷的狀況。
醫療企業化的結果,不但產生了醫原病(Iatrogenisis Illish ,1976),並且「醫療化」生命現象,製造及販賣疾病(disease mongering)。Jorg Blech(2004)的<發明疾病的人>一書,說的全是這樣的故事。
營利導向的結果,受害最多的往往是弱勢的老人、窮人及女性。基於「生命倫理四原則」的公平正義原則(the principle of justice) ,因性別造成的健康、醫療以及待遇處境的不平等,不容忽視。
針對醫學傳統的利他精神下降,有識之士提出批判及改革的聲音,近日開始人文醫學教改。在進行醫學教育改革及發展人文醫學的同時,於人文主義的脈絡下,檢討醫學裡的性別教育,不但符合社會正義,而且正當其時。
醫學的性別建制
一、醫學理論與課程內容
我國醫界目前仍將醫學定位為自然科學,所以社會科學被認為專業外的「通識」教育,而非基礎課程。其實歐美50年代有醫學的社會科學革命。研究人類行為的學科已經納入醫學基礎教育。
醫學所認知到的性別是生物學的sex,而性別學者談的性別是社會性的gender(或稱性屬)。因此醫學理論與課程內容常缺乏性別意識,有時甚至有性別主義態度。"
醫學現況與教育改革
二次世界大戰後,健康逐漸成為人權的一部分,各國紛紛制訂政策,保障人民就醫權利。然而與此同時,因為第三者付費的制度、按件計酬及高科技醫療,各國花在醫療上的錢愈來愈多,醫療機構愈蓋愈大,醫療變成了企業。社會學大師韋伯曾經說過:「組織原初成立的使命不再是追求的核心目標,組織的存活與利益反過來控制著組織的思維及邏輯」。當醫療機構本身的存續,凌駕過原本成立的照顧病人初衷,醫療機構即背離傳統的人道及利他精神,競相爭取收益。我國最近紛紛出現超大型私立醫院、服務到家的健康檢查,不但證明醫療成了一項投資報酬高的企業,也展現了醫療機構大力推銷的狀況。
醫療企業化的結果,不但產生了醫原病(Iatrogenisis Illish ,1976),並且「醫療化」生命現象,製造及販賣疾病(disease mongering)。Jorg Blech(2004)的<發明疾病的人>一書,說的全是這樣的故事。
營利導向的結果,受害最多的往往是弱勢的老人、窮人及女性。基於「生命倫理四原則」的公平正義原則(the principle of justice) ,因性別造成的健康、醫療以及待遇處境的不平等,不容忽視。
針對醫學傳統的利他精神下降,有識之士提出批判及改革的聲音,近日開始人文醫學教改。在進行醫學教育改革及發展人文醫學的同時,於人文主義的脈絡下,檢討醫學裡的性別教育,不但符合社會正義,而且正當其時。
醫學的性別建制
一、醫學理論與課程內容
我國醫界目前仍將醫學定位為自然科學,所以社會科學被認為專業外的「通識」教育,而非基礎課程。其實歐美50年代有醫學的社會科學革命。研究人類行為的學科已經納入醫學基礎教育。
醫學所認知到的性別是生物學的sex,而性別學者談的性別是社會性的gender(或稱性屬)。因此醫學理論與課程內容常缺乏性別意識,有時甚至有性別主義態度。"
原文 | 中文 |
---|---|
發行者 | 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 |
出版狀態 | 已發佈 -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