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行用於三歲以下兒童之牙科初診

施凱元, 謝承祐, 林彥光, 項家蘭

研究成果: 雜誌貢獻文章同行評審

摘要

行為管理是兒童接受牙科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因子之一。對於從無牙科經驗之兒童,塑行(shaping)是以漸進方式逐步建立幼童對於牙科環境及治療的接受度。本研究對象為民國100年整年至本院第一次牙科就診之2~3歲幼童,以兩階段行為誘導方式令其認識牙科環境與器械之過程,篩選有完整就診行為紀錄之病例,並根據就診過程中四個時間點:①於診療椅旁坐在父母腿上介紹氣槍與慢速手機加毛刷;②兒童離開父母坐上診療椅;③診療椅躺下;④躺在診療椅上再一次介紹器械與塗氟,加以評估與分析。共有140位2~3歲兒童參與本研究,共73位男生與67位女生,平均年齡為30個月,各階段依兒童行為表現合作與否給予積分(每個階段合作就得積分一分,如四個階段均合作得積分四分),再以獨立t檢定等方式分析1.男女生表現差異;2.各階段合作表現差異;3.不同級職醫師看診與兒童行為表現之關連;4.年齡與表現關聯。研究結果顯示以兩階段行為引導3歲以下幼童之牙科初診行為分數表現無論幼童性別或看診醫師級職皆無顯著差異。年齡大小雖無顯著差異,但有微弱正相關暗示隨著年齡增加合作度也會增加。就診進行塑行過程中兒童離開家長單獨坐上診療椅與診療椅躺下造成兒童不合作之比率較高。
貢獻的翻譯標題Shaping Used for Children Under 3 Years Old during First Dental Visit
原文中文
頁(從 - 到)4-8
頁數5
期刊臺灣兒童牙醫學雜誌
14
發行號1
DOIs
出版狀態已發佈 - 3月 2014

Keywords

  • 塑行
  • 初診
  • 合作行為
  • Shaping
  • First dental visit
  • Cooperative behavior

指紋

深入研究「塑行用於三歲以下兒童之牙科初診」主題。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

引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