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德勒與魯曼的相互參照: 從社會理論視角出發的一次交流

蔡 博方(Tsai, Po-Fang)

研究成果: 雜誌貢獻文章同行評審

摘要

本文從社會理論來探討弗里德里希.基德勒(Friedrich Kittler)的媒介理論,並以尼可拉斯.魯曼(Niklas Luhmann)為參考。第二部分以「一般化象徵交換媒介」問題切入,在三種不同理論立場對文化和大眾傳播的定位中,初步確立魯曼的社會系統理論為出發點,以引介基德勒的媒介理論。第三部分介紹基德勒「傳統媒介╱技術媒介」的區分、魯曼「傳散媒介╱成功媒介」的區分,在討論兩者的媒介理論的同時,提出一種對於基德勒的新詮釋。除了被視為傅科(Michel Foucault)或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的延續者,基德勒對於資訊流通的「功能性」的重視,使他關聯於魯曼的社會理論。結論部分比較基德勒的「技術媒介」與魯曼的「成功媒介」,並在媒介理論與社會理論的交錯之上,提出三個理論反思。
貢獻的翻譯標題Cross-Referencing Friedrich Kittler and Niklas Luhmann: An Exchange from the Viewpoint of Social Theory
原文中文
頁(從 - 到)93-122
頁數30
期刊傳播研究與實踐
7
發行號2
DOIs
出版狀態已發佈 - 2017

Keywords

  • 弗里德里希.基德勒
  • 尼可拉斯.魯曼
  • 媒介理論╱社會理論
  • 技術媒介
  • 成功媒介

指紋

深入研究「基德勒與魯曼的相互參照: 從社會理論視角出發的一次交流」主題。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

引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