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沙茶醬」是二次戰後由廣東潮汕移民傳入臺灣的調味醬料。「沙茶」源自東南亞地區的「沙嗲」,經潮汕華工傳回家鄉並加以改良而成為「沙茶」,結合牛肉消費而成為「沙茶牛肉」。二次戰後,潮汕移民將「汕頭沙茶牛肉鍋」傳入臺灣,歷經不同階段的改變,擴大消費區域並增廣客群。本文結合口述歷史與史料分析,探討臺北地區沙茶火鍋的飲食變遷。首先討論沙茶火鍋的消費知識,包括沙茶醬的製作與消費、牛肉消費的知識變遷以及沙茶火鍋的配料。接著,以潮汕移民吳元勝家族在臺北經營的「廣東汕頭元香沙茶火鍋」為主軸,探討二次戰後到1980年代,臺北地區飲食環境的變化以及火鍋業的崛起。透過本文的討論,讀者將了解「汕頭沙茶牛肉鍋」從戰後至1980年代在臺北地區的飲食變遷。
貢獻的翻譯標題 | The Wu Yuan-Sheng Family and Changes in Taipei's Sha-cha (Satay) Hot Pot Businesses (1950s-1980s) |
---|---|
原文 | 中文 |
頁(從 - 到) | 53-89 |
頁數 | 37 |
期刊 | 中國飲食文化 |
卷 | 12 |
發行號 | 1 |
出版狀態 | 已發佈 - 2016 |
Keywords
- 沙茶
- 汕頭
- 沙茶牛肉鍋
- 吳元勝
- 臺北火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