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超音波測定咬合垂直高度之改變與吞嚥之相關變化

曾柏喬, 彭建綸, 林哲堂, 吳建華, 吳慶榕, 李薇芳

研究成果: 雜誌貢獻文章同行評審

摘要

製作義齒過程中取得合適的咬合垂直高度(Occlusal vertical dimension)是很重要的。許多學者提出許多方法建議如何取得合適的咬合垂直高度,包括靜止垂直距離、吞嚥、側顱分析、發音及面部分析。但是並沒有學者利用超音波來觀察提高咬合垂直高度在吞嚥上的變化。10位牙醫學系學生(平均年齡26.6歲)參與本實驗。本實驗利用光聚合性樹脂製作口內模具來提高咬合垂直高度。利用口腔超音波B+M模式防震測量技術(Computer-aided B mode plus M mode ultrasonography combined with the cushion scanning technique)測試受試者於咬合高度提高下吞嚥的變化。 結果:在咬合垂直高度提高6mm下,吞嚥總時間及振幅相較於對照組有統計上差異的存在(p=0.0443及p=0.0098)。 結論:在咬合垂直高度提高下,舌頭吞嚥總時間及振幅有延長的現象產生,且舌頭吞嚥能夠漸漸產生適應的現象。
貢獻的翻譯標題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ges of Occlusal Vertical Dimension and Tongue Function during Swallowing
原文中文
頁(從 - 到)29-35
頁數7
期刊中華民國家庭牙醫學雜誌
3
發行號2
DOIs
出版狀態已發佈 - 2008

Keywords

  • 咬合垂直高度
  • 超音波
  • 吞嚥

指紋

深入研究「利用超音波測定咬合垂直高度之改變與吞嚥之相關變化」主題。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

引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