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顎門牙傾斜度與咬肌活性之相關性

蔡 吉陽(Chi-Yang Tsai), 陳 玉玲(Yu-Ling Chen)

研究成果: 雜誌貢獻文章同行評審

摘要

1954年Dr. Tweed在符合顏面美觀的條件下提出了齒顎矯正界著名的診斷三角,在測顱片上,他認為下顎門齒長軸、下顎平面及法蘭克福平面所形成的三角形為臨床上擬定治療計畫的重要依據:其中下顎門齒長軸必須和下顎平面成90度的直角,這個角度至今仍為許多矯正醫師所遵循。但這樣的角度在功能上是否恰當,必須經由驗證才可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下顎門齒長軸對下顎平面夾角(IMPA)對人類最大緊咬時咬肌活性的影響。藉由表面肌電圖數值的變化,比較IMPA角較直立與較前傾時是否對咬肌活性產生影響。本研究選取20名成年正常齒列受測者用最大力氣緊咬,同時記錄咬肌表面肌電圖振幅,統計結果後,發現IMPA較直立及較前傾的兩組人,其咬肌肌電圖振幅並無統計學上的差異。由功能的觀點看,IMPA需較直立的目標並無實質意義。
貢獻的翻譯標題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clination of Lower Incisors and Human Masseter Muscle Activity
原文中文
頁(從 - 到)464-470
頁數7
期刊中華牙醫學雜誌(中文版)
23
發行號6
出版狀態已發佈 - 2004

Keywords

  • 下顎門牙角度
  • 咬肌活性
  • 肌電圖

指紋

深入研究「下顎門牙傾斜度與咬肌活性之相關性」主題。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

引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