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慢性腎臟病(或稱慢性腎衰竭,chronic kidney disease, 簡稱CKD)是一種漸進性的長期腎功能損壞的慢 性疾病, 從一開始的輕微腎衰竭到嚴重末期腎臟疾病可能需要幾年的病程。在臺灣有超過10%的人口 患有慢性腎臟病。慢性腎臟病患者死亡率比沒罹患腎臟病的一般人還高,而主要的死亡原因通常是因 為伴隨著心血管疾病。正常的腎臟功能主要可以影響血流量、血液組成和血壓調節並且控制身體重要 的代謝功能。通過腎臟的血流佔有全身總血量的四分之一。當腎臟損壞時,它會失去原有的調節血液 的功能,接續就會影響身體其他器官像是大腦血液的正常調節。以往的研究早已顯示慢性腎臟病會影 響腦結構與功能性的變化,而且影響到病人的認知功能。 注射對比劑後的核磁共振動態掃描腦血流灌注影像 (contrast-enhanced MR 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 是目前臨床上最常使用來觀察腦血流改變的核磁共振影像技術。然而這種技術需要施打含釓 (Gadolinium) 顯影劑,但是此顯影劑已被證實會引發腎因性全身性纖維化 (nephrogenic systemic fibrosis, NSF),尤其是針對腎功能不全的病人。核磁共振動脈血流標記灌注影像(Arterial Spin-labeled MR 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利用射頻脈衝直接標記血液中的磁矩,可以達到不用施打顯影劑就可 以得到腦血流灌注影像的功能。完全解決腎功能不全的病人不能施打顯影劑的問題。在本計畫我們將 持續上一年計畫所發展的三維平衡性穩定態的磁振造影動脈血流標記灌注造影序列並將此技術應用 在慢性腎臟病病人腦血流功能的臨床研究上,進一步探討大腦因為慢性腎臟病而引發的腦血流與功能 變化,並且與病患的其他生理參數作關聯性的比較,確定腎功能不全在大腦的認知與心理方面所造成的影響。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8/1/18 → 10/31/19 |
Keywords
- 核磁共振動脈血流標記灌注影像
- 慢性腎臟病
- 腦血流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