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本計畫構想緣起於先前對骨盆肌肉韌帶結構的研究中發現一條未名韌帶組織。其走向近似傳統教課書的arcus tendineus fasciae pelvis (ATFP)—被視為陰道最主要的懸吊支點,可是該韌帶卻是位於提肛肌外側,在閉孔內肌和提肛肌之間。另外由組織結構看,該韌帶比ATFP更結實更明顯,且先前觀察的六具男女大體上每一具大體都能找到相同構造,可見這不是變異結構。我們查閱相關文獻和教科書都沒有記載該韌帶的存在。隨著我們先前對骨盆底部(pelvic floor)的研究,一些解剖構造的真實面貌被逐漸解開,當然也牽動生理和病理機制的了解。本次研究將針對該段新發現類似的韌帶組織進行包括組織染色、大體解剖確認韌帶和相鄰組織的相關性及影像學輔助的生理功能研究。尤其盆底結構屬於動態,必須利用高速及精密的影像學檢查(例如:dynamic MRI)來探討解剖構型改變產生的生理功能。最終要確認這條韌帶在慢性骨盆疼痛的病人身上所扮演的角色。最終我們也會針對某些特定的慢性骨盆疼痛及下泌尿道症狀和該韌帶相關性的研究。本次實驗會聯合婦產科、放射診斷學科和解剖學科,從臨床症狀、人體影像學和大體解剖著手對先前所發現的骨盆韌帶做整體研究。包括:1.大體觀察研究部分。2.組織染色研究部分。3.影像醫學研究部分。4.韌帶疾病對應的臨床症狀研究部分。我們相信對此條韌帶的研究對應力性尿失禁,骨盆臟器脫垂,慢性骨盆疼痛和某些下泌尿症狀的病理成因探討一定有很大啟發。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8/1/20 → 7/31/22 |
Keywords
- 提肛肌
- 骨盆底
- 慢性骨盆疼痛
- 下泌道症狀
- 韌帶附著點疾病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