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凡氏症候群分子基礎醫學、血管張力素II受體阻斷劑療效與生活品質之研究(2/2)

  • Chiu, Hsin-Hui (PI)

研究計畫: A - 政府部門b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背景:
馬凡氏症(MFS)是一種結締組織疾病,主要因fibrillin-1 基因發生突變,導致體內轉
型生長因子(TGF-β)被大量活化,進而活化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致使細胞外
基質(ECM)被分解,最後形成主動脈瘤。
近年來研究顯示,經由angiotensin II type I (AT1) receptor 傳遞的訊息,亦可誘導及
增加細胞內TGF-β 的訊息傳遞。在一老鼠的MFS 動物模式研究中發現Losartan, 一種
AT1 receptor 的拮抗劑,可以阻斷TGF-β 的訊息傳遞,進而防止主動脈擴大及肺部病變。
我們之前的小規模臨床試驗顯示losartan 合併β-blockers 相較於單獨使用β-blockers,對
於延緩MFS 主動脈持續擴大有相當的安全性與顯著的差異。至今陸續有一些小型人體臨
床試驗研究顯示Losartan 對於延緩MFS 主動脈持續擴大具有相當的安全性與療效。然而
藥物治療效果似乎因人而異,目前尚無藥物療效與基因突變形態是否相關之研究報告。
我們同時也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發現,主動脈剝離發生的平均年齡為36.6 ± 10.7
歲,在20、40、50 歲年齡層裡發生主動脈剝離的比例為1%、20%、及34%。其中,在
69 名死亡與226 名主動脈剝離患者,一半以上的病患發生於40 歲以前。因此,早期診
斷與及時的藥物治療是很重要的。此外,臨床上病患一旦被確診,常有很大的心理壓力
與焦慮,運動需受限制,生活圈也變得狹隘,生理與心理都需更多的支持。
假說:
因此我們推測:(1)對於無主動脈擴大之MFS 病患,早期預防性藥物介入治療可以
有效地延緩主動脈擴大時間與預防心血管意外事件之發生;(2)藥物治療效果與fibrillin-1
基因突變存在相關性;(3)MFS 病患相較於正常人有較差之生活品質。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8/1/177/31/18

Keywords

  • 馬凡氏症
  • 乙型阻斷劑
  • 主動脈剝離
  • 生活品質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