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打造台灣第一個電腦決策支援系統之隨機臨床試驗: 比較「病患專一性」與「非 病患專一性」電腦警示系統之效果-以降低顯影劑之不良藥物事件為例 臨床決策支援系統(CDSS)用於促進病人安全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視,然而鮮少有研究以 最嚴謹的「隨機臨床試驗(RCT) 」驗證其功效。許多研究以「前後比較法」進行,在 實證醫學上證據強度不足,不足以說服管理者重視與投資。更重要的議題為: CDSS 必 須如何設計才能大到最大效果?本研究提出的假說為:「病人專一性」警示系統之效果 優於「非專一性」警示,並且能提高醫師之滿意度與順從性,並以證據力最高之RCT 加以驗證,此為CDSS 之原創性研究。 眾所周知,進行影像學檢查時(如CT,IVP),若將顯影劑注射於腎功能不全的病患,可 能誘發腎損傷甚至造成急性腎衰竭,此稱為顯影劑誘發腎毒性(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是一種藥物不良反應(ADR)。因為現行檢查流程的缺陷,有些CIN 是因 醫療疏失而導致。對於高CIN 風險的病人,仍施打顯影劑,就是一種「可能有害」的 不良藥物事件(ADE)。 本計畫係建置一個名為 Anti-CIN 之「病患專一性」電腦警示系統,具有線上決策支援 效果,並嵌入於醫令系統內:當醫師開立顯影劑檢查時,系統即時評估病患的CIN 風 險,並針對高風險病患跳出即時警示,且列出該病人的最佳決策建議,以降低CIN 的 風險。另一組「非病患專一性」警示則不論CIN 風險高低,對所有的檢查一律提出簡 短警語提醒醫師注意病人腎功能。 以證據力最高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CT) 來比較不同設計方式之「決策支援系統」 的效果差異,在此領域為創新型性研究。甲、系統效果評估:隨機分配的對象為醫師, 將醫師隨機分成三組進行試驗,以比較(1) 病患專一性警示(Patient-Specific Alert) (2) 非病患專一性警示(Non-Patient-Specific Alert) (3) 無警示這三組在系統效用(System Performance)及臨床預後(Patient Outcome)的差異,並測量醫師對系統介入後的效應。 乙、醫師對系統介入後的反應評估:可以測量此系統對於醫師醫療行為的改變量,包 含量化與質性研究,進而分析決策支援系統之成功因素。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8/1/117/31/12

Keywords

  • 病患安全
  • 決策支援
  • 醫令系統
  • 顯影劑
  • 顯影劑誘發腎毒性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