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及診所病患接受個人健康紀錄態度與意願之研究

研究計畫: A - 政府部門b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正確、效率、可互通及安全之醫療資訊(Health Information),可提升醫療照護品質,隨著健康資訊科技之普遍應用,據調查,在美國已有七千萬人可存取某種形式的「個人健康紀錄」(Personal Health Record, PHR),且在提供適當工具下,約75%的美國人願透過電子方式與醫師溝通,60%的病人將透過PHR追蹤檢驗結果和藥物治療,且美國退伍軍人部和Kaisers等醫療集團已分別發展MyHealtheVet及Epic “My Chart”之PHR系統,英國政府支助建置HealthSpace,使病人可以擁有和存取自己的照護摘要 (summary care record),並分享給新的醫療提供者;而我國行政院產業科技策略會議亦早在民94年決定建構線上個人健康記錄網,且目前基隆市提供之e化健康博物館,已具備PHR之雛形,故從國、內外醫療資訊發展看來,病患擁有PHR的時代指日可待,因此了解病患及家屬對「個人健康紀錄」的態度及使用意願,是推展國家健康資訊建設及提升醫療照護品質之重要課題。 本研究第一年以醫學中心、區域及地區共三家醫院家醫科及需人陪伴看診之小兒科病患(家屬)為研究對象,第二年則以全國診所病患為施測對象。以經效度(德菲法)及信度(Conbachα)檢定之結構性問卷,先以「前測」了解病患(家屬)對「個人健康紀錄」之認知、態度及意願,再請其觀賞介紹「個人健康紀錄」之影片,並進行「後測」調查,從認知有用性、易用性、電腦能力、健康知能、隱私與安全性等變項,檢定其與接受「個人健康紀錄」意願之關係,問卷結果經整理及分析後,達成以下之研究目的: 1. 瞭解病患(家屬)對於「個人健康紀錄」的態度及使用意願。 2. 探討影響病患(家屬)接受「個人健康紀錄」的相關因素。 3. 比較不同科別病患(家屬)在使用「個人健康紀錄」的差異及影響其使用意願之顯著變項。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8/1/107/31/11

Keywords

  • 個人健康紀錄
  • 科技接受模式
  • 健康知能
  • 數位落差
  • 結構方程模式
  • 多群組分析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