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台灣在1993 年老年人口比率已突破7.0%,正式宣告進入「高齡化社會」,而2008 年,老年人口比率高達10.4%,如何使國人健康的老化,成為當今重要的課題。故本研 究計畫將針對社區的中老年人實施為期二年的社區健走運動計劃,主要目的如下: (1)了解社區中老年人的健走習慣、功能性體適能、睡眠品質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現況。 (2)探討社區中老年人的健走習慣與功能性體適能、睡眠品質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的關 係。 (3)了解影響社區中老年人健走習慣的相關因素與實行健走運動的需求。 (4)研發提升社區中老年人功能性體適能、睡眠品質與生活品質的「社區健走運動計 劃」。 (5)執行並評價「社區健走運動計劃」對社區中老年人健康的介入成效。 第一年計畫:採橫斷式研究,調查臺北市某一行政區內的500 名中老年人,以健走 習慣調查表、功能性體適能之評量工具、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Epworth 嗜眠程度評量 表及SF-36 生活品質量表,收集受試者的健走習慣、功能性體適能、睡眠品質及生活品 質;並以焦點團體訪談,了解影響健走習慣的相關因素與實行健走運動的需求,以作為 規畫第二年社區健走運動計劃介入的依據。統計方法包括百分率、平均值、標準差等描 述性統計,以及卡方檢定、t-test、Pearson 積差相關、ANOVA、邏輯式迴歸等推論性統 計。 第二年計畫:採實驗法研究設計,將招募無健走習慣的中老年人,以里為單位,隨 機分派介入組別,其中實驗組A 進行一週至少五天,每天至少累積30 分鐘,運動強度 為60~80%最大心跳率的健走運動,並搭配計步器及電話提醒;實驗組B 則進行頻率、 時間、強度同上的健走運動,僅以電話提醒;而對照組則發送健走單張,各組約70 人, 為期3 個月的介入計劃,並在介入前後一週、介入後半年分別以功能性體適能、匹茲堡 睡眠品質量表、Epworth 嗜眠程度評量表及SF-36 生活品質量表進行前測、後測、後後 測。將以paired t-test、重複測量變異數分析等評價介入成效。 本二年研究結果,可用於建立適用我國中老年人健康促進的本土性介入方案,作為 未來有關單位規劃中老年人運動健康促進計劃的參考。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8/1/10 → 7/31/11 |
Keywords
- 中老年人
- 健走
- 功能性體適能
- 睡眠品質
- 生活品質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