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當代華人社會對「公民身份」(citizenship)概念的繼受存在著不同於歐美社會 的文化框架。其中主要差異在於:華人文化對於「公民」概念的建構過程,不若西 歐社會有長期的「公民宗教」(civil religion)論述傳統,而是與「紳權」優位性的消 逝有關。依此,本研究計劃預計探究晚清民初社會的宗教多元場景中,儒家士人與 地方仕紳如何折衝於外來基督宗教、本土佛道教的各種爭議事件之間,並在爭議過 程中同時透過法律與文化的方式促成了自身群體的轉型。本計劃首先延續並修正韋 伯(Max Weber)的社會學研究架構,選擇「晚清教案」、「廟產興學」、「孔教會」三 種爭議事件作為理論性個案,採取比較歷史社會學的研究方法,以訴訟檔案、近代 報刊、歷史人物或官方文件、地方史文獻、當代學者研究成果為資料,期望依序完 成三個革新研究目的: 1. 勾勒晚清民初的三種宗教爭議事件之中,基督宗教、儒教、本土佛道教各自受到 的衝擊,與彼此之間的交互作用。 2. 分析宗教多元場景中各宗教團體的相互影響,並以法律訴訟為指標,探討相關參 與宗教群體的轉型,與它們各自在文化地位與社會形象上的變化。 3. 探索「儒教」面對其他宗教時的立場轉變,從嘗試統理整體宗教事務,到退出宗 教論述競逐,最後以文化傳統自居的過程。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12/1/16 → 7/31/17 |
Keywords
- 韋伯
- 士人
- 晚清教案
- 廟產興學
- 孔教會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