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開發天然成分應用於預防或治療人類疾病,像是老化產生內在與外在的 影響,例如:神經、皮膚問題等方面,為目前重視之研究方向之ㄧ。因此神 經保護、皮膚保養與保健方面植物性產品的應用,愈來愈受到大家的重視。 為開發臺灣豐富之物種與生物多樣性研究,本實驗室近年來已從事一系列臺 灣產植物對人類正常皮膚黑色素細胞 (HEMn cells) 抑制酪胺酸酶 (tyrosinase) 作用之相關研究。近來,亦承接有關中醫藥基因體研究及其核心 技術訓練課程,建立生物技術應用於神經細胞之模式。於本實驗室之預試驗 中,發現臺灣特有植物-大安水蓑衣 (Hygrophila pogonocalyx Hayata) 與樟 葉槭 (Acer albopurpurascens Hayata) 具有不錯的自由基清除作用,包括清除 氫氧自由基 (IC50 分別為0.8 和3.1 μg/ml)、超氧自由基 (IC50 分別為12.8 和 5.3 μg/ml) 及ABTS 自由基 (IC50 分別為7.9 和2.4 μg/ml);其萃取物進一步 以 100 μg/ml 濃度,進行PC 12 神經細胞毒性保護作用與人類黑色素細胞酪 胺酸酶抑制試驗,於此兩種活性系統平台中,均有不錯之作用,值得進一步 開發其活性成分及其活性相關機轉研究。因此,全程計畫擬分成三個階段目 標進行: 第一年: 採集具活性之臺灣特有種植物-大安水簑衣,以6-OHDA 誘導 PC 12 神經細胞毒性之保護作用與人類正常皮膚細胞中的酪胺酸酶/基 質的金屬蛋白酶抑制作用或為指標,進行其活性成分的分離、純化 與構造解析。另一方面進行大安水簑衣之組織培養條件測試。 第二年: 採集具活性之臺灣特有種植物-樟葉槭,以6-OHDA 誘導 PC 12 神 經細胞毒性之保護作用與人類正常皮膚細胞中的酪胺酸酶/基質的 金屬蛋白酶抑制作用或為指標,進行其活性成分的分離、純化與構 造解析。並擬利用化學分析與活性平台評估,第一年植物組織培養 之大安水蓑衣,比較分析與自然生長大安水蓑衣之異同。 第三年: 探討第一、二年分離之活性成分,於神經細胞保護作用與人類皮膚 細胞中造成皮膚老化與黑色素生成之相關訊息傳遞之機轉探討,並 評估大安水蓑衣植物組織培養方法應用開發之可行性。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8/1/10 → 7/31/11 |
Keywords
- 大安水簑衣
- 樟葉槭
- PC 12 神經細胞
- 人類皮膚細胞
- 酪胺酸酶
- 基質的金屬蛋白酶
- 神經保護作用
- 組織培養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