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新生兒腦膜炎雖然死亡率已經下降,但仍是一個嚴重與高發病率的疾病。此外, 倖存者中約40%會表現出神經性的後遺症。大腸桿菌是引起新生兒腦膜炎主要的革蘭氏陰性細菌。大 腸桿菌外膜蛋白A(OmpA)的N 端-barrel 結構域包含有4 個表面暴露親水性環路,是有效的OmpA 構型和功能所必需的。我們以重組蛋白的技術表現大腸桿菌OmpA 的N 端結構域的不同片段(L1-2, L1-3,L1-4,L2-3,L2-4,and L3-4),研究這些重組OmpA 的片段是否能夠保護小鼠,避免 於大腸桿菌感染後的死亡。我們已證實並且發表於Journal of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and Infection, L1-3,L2-3,L2-4 片段可以保護小鼠,避免於大腸桿菌感染後的死亡。在這項研究中我們將更進 一步的研究L1-3,L2-3,L2-4 片段保護小鼠避免於大腸桿菌感染後的死亡的分子機轉,並且尋找 具保護作用的更小片段。細菌性腦膜炎,雖然抗生素治療是首選,神經性的後遺症卻無法避免。根據 本研究的結果,我們希望能針對大腸桿菌性腦膜炎建立一個有效的治療應用。本計畫包括(一)首先 在細胞的實驗中,檢查重組OmpA 蛋白片段(L1-3,L2-3,和L2-4)是否藉由抑制大腸桿菌附著進 而侵入C6 細胞,調控GFAP,COX-2 和NOS-2 的表現,同時檢查可能參與的分子機轉。(二) 在小鼠的 實驗中,檢查重組OmpA 蛋白片段(L1-3,L2-3,和L2-4)是否藉由抑制大腸桿菌感染所引起小鼠 腦部COX-2 和NOS-2 的表現,以及白血球的浸潤,保護小鼠避免因大腸桿菌感染所造成的死亡。(三) 以基因重組的技術表現更小的OmpA 蛋白片段(L1,L2,L3,L4)。(四) 檢查新重組的 OmpA 蛋白片 段(L1,L2,L3,L4)是否能保護小鼠避免因大腸桿菌感染所造成的死亡,尋找具保護作用的更小片段; 接著進一步以新重組的OmpA 蛋白片段(L1,L2,L3,L4)進行(一)和(二)的實驗。(五)建立模擬血流 感染上行至中樞神經的感染模式,於小鼠自尾靜脈注射感染大腸桿菌RS218 後,於不同的時間間隔之 後,分別給予個別的具有保護作用的重組OmpA 蛋白片段,檢查是否能保護小鼠避免因大腸桿菌感染 所造成的死亡。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8/1/15 → 7/31/16 |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