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低劑量游離輻射暴露對人體之影響包括癌症與非癌症等,需要長期追蹤 研究始能充分了解;過去國際世代族群的研究使用相對容易取得的死因資 料來評估癌症風險。由於近年癌症早期診斷及治療有許多改進,部分輻射 關癌症個案存活率亦大幅增加(如乳癌或甲狀腺癌等)。存活時間多久? 哪 些癌症適合以死因資料評估癌症風險? 癌症發生資料欠缺時,以死因資料 評估癌症風險落差為何?如何量化及校正? 皆是癌症風險評估值得探討的 議題。國內曾於 1982 年至 1992 年長期居住就讀或就業於輻射汙染鋼筋建 物之特殊族群,主持人已與多位國內外學者進行近 20 年的追蹤研究,發 表相當多科學研究,並期待延續此族群之研究進一步探討低劑量由離輻射 暴露的長期健康影響。 本研究將探討國內接受長期低劑量率輻射暴露族群(RCB cohort)在暴露 後發展癌症及非惡性疾病的風險,包括(1) 特殊器官良性腫瘤;(2) 亦將探 討台灣長期低劑量/低劑量率輻射暴露族群,長期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並 分別以 Excess relative risk (ERR)及 Excess absolute risk (EAR) 為指標,並 與台灣未暴露族群、一般族群及國內外重要研究風險加以比較;(3) 此外 亦將針對各標的疾病找出其最適風險評估模式,及對影響風險之危險因子 及干擾因子進行深入相關探討。此外(4)將進行部分族群暴露劑量重建,包 括個人全身輻射累積暴露劑量(Taiwan cumulative dose; TCD)之更新再估 算,器官別(organ specific)累積暴露劑量估算,據此進行詳細器官別健康風 險再評估。另(5)將追蹤台灣低劑量輻射暴露族群癌症發生個案之存活,探 討參加健康檢查與否及其罹癌或死亡情況之差異;(6) 將進行長期低劑量 率輻射暴露劑量與癌症風險關係(dose-response)量化之跨國流行病學比 較,據以估計不同種類暴露族群之劑量與癌症風險關係之期望值與不確定 範圍,以作為國際輻射防護之參考。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8/1/13 → 7/31/14 |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