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教學行動研究能孕育跨領域教學團隊的建立,打破傳統知識領域疆界的藩籬,促成教學活動在互信中能不斷對話、反思與修正,可作為改善醫學人文教育的有效策略之一。此一計畫旨在為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與通識教育中心,共創一個長期落實通識教師與臨床人文醫師協同教學與研發的合作平台,嘗試透過多元視角和問題解決導向作為課程改良之依循,比較與整合傳統典範學習與晚近兩難思辯之討論模式,並進一步探討以反思寫作作為臨床人文學習評量工具之可行性。 本研究以醫學系四年級人文整合課程之「呼吸器依賴重症病患之人文議題」作題材,以每5名學生為一組、共計32組,在附設醫院之呼吸治療中心,進行臨床實作,包含床邊觀察與記錄、病歷評讀、案例簡報與雙向回饋。後半段課程更會從一位缺氧性腦病變且需終生倚賴呼吸器病患之情境,有系統地針對重症或末期病人之生活品質、自主權、放棄急救與維生系統撤除之法律規範、醫療的目的與無效性、醫療資源的侷限與分配、家庭背景與宗教對善終的影響等人文議題,進行深度討論或辯論後,再以反思作為此一課程學習評估之工具,觀察學生如何從反思的五大面向(Report, Respond, Relate, Reason, Reconstruct)來寫作,並進一步分析其臨床體驗與情境推理的聯結性。除課程本身所安排之臨床教師與通識老師,此研究亦規畫了六種領域十二位學者分梯次受邀列席觀察,對所有教學流程之細節,提出具體建言與改進策略;此外,針對所浮現較複雜之整合性議題,如系統性障礙排除、溝通界面與機制、學習成效分析、或垂直水平課綱調整等,會另外舉辦專家諮詢會議來處理解決。 此一年期教學行動研究嘗試先以單一之臨床人文課程,作為磨合跨領域教學團隊、整合新舊教學模式、檢視反思寫作作為評量工具、推展沒有學術偏見的合作對話平台,以期進一步促成醫學人文課綱中,專業人文素養與博雅教育之無縫接軌,讓台北醫學大學一貫秉持「以醫學厚植人文、以人文實踐醫學」之理想,具體落實。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8/1/15 → 7/31/16 |
Keywords
- 醫學倫理
- 醫學教育
- 生命末期
- 跨領域
- 課程設計與評估
- 多元思考
- 倫理四象限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