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實驗動機:腦創傷(TBI)是造成成年人傷殘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不只撞擊時所造成腦結構立即性傷害,隨後的缺血、發炎、腦水腫等反應引發更多的神經元死亡,而造成持續性的腦部嚴重損傷。因此,減緩受傷區繼續的惡化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議題。 初步結果:抗活性含氧物種(ROS)是一個已知的TBI所導致神經損傷之細胞媒介物質,為主要造成神經元死亡因子。因此過氧化氫也被使用來產生ROS模擬細胞死亡的體外研究。我們的初步研究顯示,不管是自由落體撞擊動物模式(WD)或過氧化氫誘導細胞死亡模式,被檢測的細胞凋亡訊號均被活化,然而Sig-1R促效劑(DHEAS)的處理卻有效的降低這些凋亡訊號活化。此外還發現Znf-179大量表達於受損後腦組織及細胞,並且具有神經保護作用。進一步的機制研究,過氧化氫的處理增加細胞質的Sig-1R與Znf-179結合,約束Znf-179進核。然而促效劑的處理活化Sig-1R,並且釋放Znf-179。隨後Znf-179入核與轉錄因子Sp1結合,調控自我啟動子及其他神經保護基因的啟動子,促進基因的表現。 假設:藉由Sig-1R-Znf-179-Sp1神經保護路徑研究,Sig-1R促效劑具有潛力發展為TBI的新治療策略。 實驗設計:基於該假設,我們設定了三個具體目標。首先,將進一步用初代神經細胞,透過過氧化氫誘導損傷細胞模型,釐清Sig-1R、Znf-179和Sp1的神經保護機制。其次,建立兩種TBI動物模式:WD和控制性腦皮質撞擊(CCI),並且透過Znf-179轉基因轉殖鼠和Sp1基因剔除鼠的使用,分別評估Znf-179和Sp1的神經保護功能。最後,我們將使用不同Sig-1R促效劑的,來活化Sig-1R-Znf-179-Sp1路徑,研究此策略是否能作為一個治療TBI保護神經元的方法。 創新與應用:本研究除了提出Znf-179具有神經保護之新功能外,我們認為Sig-1R促效劑,能活化Sig-1R-Znf-179-Sp1路徑的保護功能,來減緩腦創傷後神經元的死亡,以作為一治療策略。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8/1/17 → 7/31/18 |
Keywords
- Sigma-1受體
- Znf-179
- Sp1
- DHEAS
- 腦創傷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