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光桿菌昆蟲相關毒素 A 與 B (Photorhabdus insect-related toxins A and B, PirA and PirB) 最初是在昆蟲病原菌光桿菌 (Photorhabdus luminescens) 中被發現。PirA/PirB 具有可以毒殺大蠟蛾 (Galleria mellonella),埃及斑蚊 (Aedes aegypti)、白線斑蚊 (Aedes albopictus) 幼蟲之活性。此外,雖然有著遺傳距離 (genetic distance),PirA 與 PirB 的同源基因亦存在於其他細菌,如:非共生光桿菌 (Photorhabdus asymbiotica) 與杜氏致病桿菌 (Xenorhabdus doucetiae),以及蝦類病原體副溶血弧菌 (Vibrio parahaemolyticus)。雖然光桿菌的 PirA/PirB 已被確認是一種能有效殺蟲的二元毒性蛋白質 (binary toxin),然而其對昆蟲細胞的毒殺機制至今尚未明瞭。在本研究團隊先前的研究中,已成功解析出第一個 PirA 與 PirB 毒素家族的晶體結構:副溶血弧菌的 PirAvp 與 PirBvp。根據結構分析指出,PirAvp/PirBvp 毒素與蘇雲金芽孢桿菌 (Bacillus thuringiensis) 的 Cry 毒素 (一類具有三個功能區塊、可於細胞上形成孔洞的毒素) 相關。基於蛋白質結構上的相似性,我們推測 PirAvp/PirBvp 可能採用與 Cry 毒素相似的機制,包括:與醣類/受體的結合、毒素分子的聚合並於細胞膜上形成孔洞,進而引發細胞死亡。然而,此一假說仍待驗證。在本計畫中,我們結合結構生物學與蛋白質體學之方法,將過去所累積之經驗,拓展至對光桿菌 PirA/PirB 毒素 (之後特別以 PirApl/PirBpl 標示) 的探討,除了鑑定 PirApl、PirBpl 與 PirApl/PirBpl 複合體之晶體結構外,我們亦將篩選並鑑定 PirApl/PirBpl 在昆蟲細胞上的受體以及可與 PirApl 結合之醣類分子。最後,也將以昆蟲細胞進行細胞毒性測試,驗證所獲得之結果。透過此計畫所獲得之成果,除能增進我們對此毒素家族之瞭解,亦將有助於評估此類毒素作為新型生物殺蟲劑之可能性。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8/1/18 → 7/31/19 |
Keywords
- 光桿菌昆蟲相關毒素
- PirA/PirB 二元毒性蛋白質
- Cry 毒素
- 細菌性殺蟲毒素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