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在台灣肝癌歷年來都高居癌症死亡的前幾位,因為在臨床診斷治療上仍面臨許多的困境,包括B型肝炎的盛行、肝癌臨床早期診斷不易、可接受治癒性手術的患者比例較低且容易復發、以及目前缺乏有效的輔助性化療藥物等。現由於肝癌治療的進展仍有限,找出適當的生物標記來早期診斷或是增加治療的效果,或許是對於肝癌病患急需要的課題。微核酸在近年來的研究上發現,微核酸具調控標的蛋白表現的能力,也可以運用在癌症的診斷治療上。先前我們藉由點矩陣晶片分析不同分化型態的肝癌細胞株(HepG2、HepJ5、skHep-1)中微核酸的表現情形後發現,依照分化程度的不同,微核酸200家族的表現量也不同,其中以微核酸200a及200b跟肝癌細胞分化的程度有較明顯的相關。而腫瘤的進行過程中,因快速生長的特性會在腫瘤中呈現缺氧狀態,許多研究也顯示缺氧與許多癌症的惡性化及預後差有正相關。我們大量表現微核酸200a或200b於肝癌細胞中發現,在正常氧的狀態下,大量微核酸200a或200b表現後並不影響肝癌細胞的生長;但是在低氧狀態下,大量表現微核酸200a或200b的細胞存活率卻較好,這些結果顯示出,大量表現微核酸200a和200b使肝癌細胞在低氧的壓力下,具有較強的存活能力。所以我們推測在正常氧及低氧狀態下,微核酸200a和200b在肝癌細胞上的角色是不同的。針對此一假設,我們設定幾個主要的目標做探討。Aim 1: To investigate the roles of miR-200a and miR-200b in HCC under normoxic /hypoxic conditions;Aim 2: To investigate the roles of miR-200a and miR-200b in hypoxic neo-angiogenesis, metastasis and the dissection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Aim 3: To explore the role of miR-200a and miR-200b in chemoresistance and radioresistance。由初步的成果進一步釐清微核酸200a及200b的相關作用機轉,觀察正常氧或低氧狀態下,微核酸200a或200b在肝癌進行上的相關性及這個特性在治療的效果上的意義。接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8/1/18 → 7/31/19 |
Keywords
- 肝癌
- 微核酸200
- 低氧
- 腫瘤
- 轉移
- 化療
- 放射線治療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