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擴增實境及重覆穿顱磁刺激技術對腦中風之復健成效

研究計畫: A - 政府部門b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腦中風又稱為腦血管意外,近幾年持續蟬聯臺灣地區十大死因中的第二位, 腦中風將導致許多不可回復性的後遺症,造成腦中風的病因為腦部的組織因為 得不到足夠的血液灌流提供腦部營養而導致腦部機能受損或壞死,將嚴重影響 動作能力,包含行走、平衡以及步態。雖然有些功能可以自動恢復,但仍有強 烈的證據顯示,整合不同類型的復健訓練介入可以有效促進運動功能的恢復。 復健訓練對於腦中風者有二種方式來影響腦皮質功能之變化,一種是是由上 而下 (Top-down) 方式,如重覆穿顱磁刺激治療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是一種非侵入式,經由顱外磁刺激來加強或抑制腦神經的 活化。另一種方式由下至上(bottom-up)來影響腦功能,如擴增實境 (Augmented Reality)訓練或傳統復健訓練,給予中風者在動作控制之下重複 學習特定復健動作之機會、提供更長的訓練時間的訓練,來改變腦功能及動作 能力。 計畫主持人與共同主持人這幾年在平衡、步態、神經復健、虛擬互動式運動 及重覆穿顱磁刺激等研究,已有初步基礎,且有相關多篇論文分別刊登於SCI 與 EI 雜誌,因此對於擴增實境系統訓練與重覆穿顱磁刺激治療當今復健領域 新近興起的兩個重要議題,規劃兩年期多方面向度之研究 此兩年計畫,主要目標是運用視、聽覺回饋之擴增實境系統並結合重覆穿顱 磁刺激治療,藉以改善腦中風的身體平衡、步態、日常活動活動與社會參與。 為達此目的,研究分兩年進行,第一年為運用現有視、聽覺回饋之擴增實境系 統,結合重覆穿顱磁刺激治療,給予腦中風患者的平衡、行走、日常活動與社 會參與訓練後,評估其大腦活化程度、平衡、步態、生理、心理及日常生活功 能之變化,第二年持續進行臨床驗證。 預計兩年共招募48 位腦中風者,進行臨床研究,隨機分配至A, B ,C 及 D 組四組,每組各12 位患者,其中A 組則接受重覆穿顱磁刺激及視、聽覺回饋之 擴增實境系統訓練;而B 組患者接受假性(sham)重覆穿顱磁刺激與視、聽覺回 饋之擴增實境系統訓練;C 組則接受重覆穿顱磁刺激及傳統復健治療;而D 組 則接受受假性重覆穿顱磁刺激和傳統復健治療。在接受復健訓練前後,這48 位 患者皆評估其大腦活化程度、認知、步行能力、步態、生理、心理及日常生活 功能的變化,並比較其差異。 預期此實驗結果將可以瞭解一般傳統復健治療模式在加入具重覆穿顱磁刺激 治療及視覺與聽覺回饋之擴增實境復健訓練,對於腦中風者大腦活化程度、認 知、步行能力、步態、生理、心理及日常生活功能等多方面療效之重要參考, 也可讓腦中風者有進一步恢復且增進其功能的機會,造福腦中風者。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8/1/177/31/18

Keywords

  • 腦中風
  • 重覆穿顱磁刺激
  • 聽覺回饋之擴增實境系統
  • 大腦活化 程度
  • 平衡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