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會壓力模型大鼠研究鋰鹽心臟保護作用之分子機轉(2/2)

研究計畫: A - 政府部門b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背景: 心臟血管疾病為雙相情緒障礙症病人提早且過多死亡之最重要原因,作者所參與的臨床研究團隊近期發現,雙相情緒障礙症病人的心臟血管疾病發生機轉可能與社會壓力所導致的交感神經過度活化表現有關,此外,基礎研究團隊則發現與交感神經活性有關的第二型血管增壓素活性以及基因表觀調控異常表現會促進心臟纖維組織形成並導致心臟衰竭,而給予組織蛋白去乙醯酶抑制劑則能減少第二型血管增壓素刺激所造成的心臟纖維病變與衰竭。鋰鹽為現今治療雙相情緒障礙症之首選藥物,近年臨床研究證據顯示鋰鹽可能降低雙相情緒障礙症病人的心臟血管疾病發生率及死亡風險,基礎研究則顯示鋰鹽可能經由調控組織蛋白去乙醯酶表現來達到神經保護作用,然而目前仍未了解鋰鹽能否經由調節與社會壓力機轉有關的交感神經與第二型血管增壓素過度活化、以及基因表觀調控異常表現來減少心臟纖維組織形成與衰竭。 假設: 鋰鹽可經由調節社會壓力導致的交感神經與第二型血管增壓素過度活化、以及組織蛋白去乙醯酶表現來減少心臟纖維組織形成。 研究目的一: 探討鋰鹽能否經由調節交感神經活性與第二型血管增壓素訊號來減少社會壓力模型大鼠的心臟纖維組織形成。 研究目的二: 探討鋰鹽能否經由調節與組織蛋白去乙醯酶表現有關的訊息傳遞路徑來減少第二型血管增壓素所誘發的心臟纖維細胞活性。 研究方法: 在給予社會壓力模型大鼠四周治療劑量之鋰鹽後,我們將利用心電圖與心臟超音波測量大鼠的心率變異性與心功能,Picro-sirius red染色測量大鼠的心臟纖維組織含量,以及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測量大鼠心臟的第二型血管增壓素表現;此外,我們將分別以0.1、0.3、1毫體積莫耳濃度之氯化鋰作用於經第二型血管增壓素刺激24小時後的人類心臟纖維母細胞,並利用西方墨點法、鈣離子影像實驗、以及小分子核糖核酸調控組織蛋白去乙醯酶表現量之方式,找出與鋰鹽心臟保護作用有關之基因表觀調控訊息傳遞路徑。 預期效應: 本研究預計能了解鋰鹽如何經由調節與社會壓力以及交感神經活性有關的基因表觀調控訊息傳遞路徑來減少心臟纖維組織形成,因心臟纖維組織形成常與心衰竭及心因性猝死有關,因此本研究成果能提供臨床研究人員進一步調查鋰鹽能否降低雙相情緒障礙症病人心臟血管疾病死亡風險的基礎研究證據,並作為臨床照護人員在治療具有心臟血管疾病風險因子的雙相情緒障礙症病人時之參考指引,以利降低該族群過高的心臟血管疾病死亡。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8/1/207/31/21

Keywords

  • 鋰鹽
  • 心臟保護作用
  • 雙相情緒障礙症
  • 社會壓力
  • 自律神經系統
  • 血管增壓素
  • 基因表觀調控
  • 組織蛋白去乙醯酶
  • 小分子核糖核酸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