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神經膠質瘤(Glioma)是最常見的原發性腦腫瘤,治療方法仍以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 為主。僅管近年治療方式已有所突破,但腦癌復發(Recurrence)的問題與帝盟多(TMZ)副作用問題,仍 是治療的主要瓶頸。近期研究指出,腦癌幹細胞的存在與癌細胞產生抗藥性與腦癌復發密切關聯。因 此,毒殺或抑制抗藥性細胞與癌幹細胞是提高腦癌患者存活率的重要方向之一。臨床醫師與科學家嘗 試研發新的治療藥物或合併不同藥物,期待能更有效率的殺死腦癌細胞及抗藥性細胞。我們先前的研 究發現,抗憂鬱藥-百憂解(Fluoxetine)可開啟腦癌細胞表面的麩胺酸接受器(Glutamate receptor),產生 興奮性細胞毒性(Exicitotoxicity),專一性殺死腦癌細胞。預試驗結果證實,腦癌幹細胞及帝盟多抗藥 性細胞表面會表現更多Glutamate receptor,且口服安全劑量百憂解同樣可造成抗性細胞死亡。此外, 合併處理百憂解,低劑量帝盟多便可以殺死腦癌細胞,合併兩者呈現藥物加成性反應。倘若帝盟多可 藉由合併百憂解或其他Glutamate receptor modulator,達到降低化療藥物劑量、減少副作用,甚至毒殺 腦癌幹細胞或抗藥性癌細胞,避免癌症復發,將為腦癌治療困境帶來新希望。本計畫針對合併用藥對 腦癌幹細胞及抗藥性細胞進行毒性評估與機轉探討,也將利用人體試驗,評估應用帝盟多合併百憂解 等藥物治療腦癌的可能性。本三年期研究計畫目標如下: 第一年:利用細胞株與原代培養(Primary culture)神經膠質瘤細胞,評估合併用藥對抗藥性癌細胞及癌 幹細胞之毒性反應與機轉探討。 第二年:以動物試驗及Patient-derived xenograft model進行臨床前試驗,評估合併用藥對腫瘤生長之影 響及抗藥性腫瘤之作用。 第三年:協同臺北醫學大學附屬三院神經外科,進行人體試驗,瞭解帝盟多合併藥物治療神經膠質瘤 患者的效果。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8/1/17 → 7/31/18 |
Keywords
- 麩胺酸接受器
- 帝盟多
- 化療抗藥性
- 腦癌幹細胞
- 病源性腫瘤動物模型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