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微核糖核酸及其相關調控基因多型性來探究急性高血糖之缺血性中風病人與預後之相關性研究

研究計畫: A - 政府部門b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中風是台灣第三位死因且是導致成人失能的最主要原因。在急性缺血性中風病人當 中,有超過一半的人有高血糖症狀。越來越多研究指出急性高血糖的中風病人會有不良 的預後,尤其是持續性的高血糖中風病人。然而,目前研究對於高血糖中風病人造成不 良預後的機制探討仍不清楚。近年來,微小核糖核酸被發現是一種不會轉譯成蛋白質的 小分子核糖核酸,它可透過轉錄後調控機制來調控其標的基因的表現。微核糖核酸的異 常表現在許多代謝性異常疾病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高血糖、糖尿病,甚至於神經再生 與退化等影響大腦功能性疾病。故本計畫目的為 1)利用微小核糖核酸微陣列篩選與急性 高血糖缺血性中風病人及其不良預後有關之後選微小核糖核酸;2)進行後選微小核醣核 酸之功能性驗證:3)探討候選微小核糖核酸及其相關單一核甘酸多型性與急性高血糖缺 血性中風之相關性並驗證其功能性。 本計畫為三年期計畫。第一年預計收集中風發病入院與發作後 48 小時內之血糖值 均正常的缺血性中風病人 5 位以及中風發病入院與發作後 48 小時內之血糖值均異常的 缺血性中風病人 5 位。利用微小核糖核酸聚合酶鏈鎖反應列陣(microRNA microarray)篩 選與致高血糖相關機制(包括胰島素信號路徑、發炎、細胞凋零、氧化壓力、內皮損傷 與血管新生等)之微小核糖核酸。第二年將針對篩選出來之後選微小核糖核酸,利用定 量即時聚合酶反應及細胞轉染實驗進行功能性驗證。第三年將篩選微小核醣核酸所調控 基因之單一核甘酸多型性,並利用已建置之 2500 位中風病人生物檢體庫中,515 位中風 發病入院與發作後 48 小時內之血糖值均正常的缺血性中風病人與 352 位中風發病入院 與發作後 48 小時內之血糖值均異常的缺血性中風病人進行基因型鑑定,同時分析相關 基因多型性與急性高血糖缺血性中風及其預後之相關性。進一步針對與急性高血糖缺血 性中風及其預後有關之單一核甘酸多型性進行功能性驗證。藉由此三年計畫,我們期望 找到與急性缺血性中風病人致高血糖機制與不良預後相關的微小核糖核酸及其相關單 一核甘酸多形性,並提供未來發展中風預後與治療急性中風高血糖的生物標記。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8/1/147/31/15

Keywords

  • 缺血性中風
  • 高血糖
  • 微小核糖核酸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