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研究目的: 一、比較纖維肌痛症患者與健康對照組之睡眠特性差異。 二、探討纖維肌痛症患者合併失眠對症狀嚴重度及醫療利用情形之影響。 三、探討感覺運動節律神經回饋對纖維肌痛症患者之疼痛、整體症狀嚴重度、睡眠障礙及認 知障礙之改善成效。 研究方法: 目的一將進行系統性文獻回顧及統合分析。以fibromyalgia 及sleep 為關鍵字,搜尋六個 資料庫包含:PubMed, Medline, Embase, PsychINFO, CINAHL 及Web of Science,至2016 年 12 月31 日的期刊。文章收納條件為:研究對象包含纖維肌痛症及健康對照組;睡眠變項以 多頻道睡眠腦波紀錄器、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腕動計或睡眠日誌測量;及使用案例對照研 究設計。資料以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軟體第二版(Biostat, Englewood, NJ)進行雙尾分 析檢定之量性分析。 目的二將藉由分析 2010 長期追蹤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數據。將2000 到2010 新診斷之纖 維肌痛症患者分有失眠及無失眠二組,追蹤到2013 年底。利用多變量邏輯斯回歸分析,校正 年齡、性別、保費及Charlson 共病症嚴重度指標後,比較兩組纖維肌痛相關藥物使用之勝算 比。此外,利用廣義線性模型,校正年齡、性別、保費及Charlson 共病症嚴重度指標後,比 較兩組中西醫門診使用情形。 為達成目的三,我們將進行評估者盲化、平行對照組、臨床隨機試驗,並招募80 位纖維 肌痛症患者為受試者。受試者隨機分配進入8 週感覺運動節律神經回饋或8 週電話支持之控 制組。主要成效指標包括平均疼痛分數(簡明疼痛量表)、纖維肌痛症狀影響分數(Fibromyalgia Impact Questionnaire score),次要成效指標包含睡眠品質及認知功能。主要及次要指標將在基 線及8 週介入期後測量。資料將依據意向性治療分析原則,遺漏值將使用最後觀察值補插法 進行分析。為探討感覺運動節律神經回饋訓練效果,研究成果指標(簡明疼痛量表、肌痛纖維 症狀影響分數、睡眠品質及認知功能)的組間差異將以非結構化共變混合效應線性迴歸模型分 析。採用混合模型檢定兩次後側的組間差異,將納入組×時間的交互作用。此外,分析中將調 整及校正人口學變項、共病症及前測二組顯著差異之變項。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8/1/17 → 7/31/18 |
Keywords
- 纖維肌痛症
- 睡眠
- 神經回饋
- 認知功能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