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跌倒與頭部傷害

研究計畫: A - 政府部門b - 科技部

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老人跌倒是公共衛生重要的議題之一。跌倒是我國老人事故傷害的第二大死因,並導致老人生理功能與獨立活動能力喪失、心理傷害、與社會功能損失等,也因而產生巨大的社會成本。老人跌倒大部份是在居家發生,某些居家環境(如平滑地板)直覺被認為是危險因子,但很少研究能實際證明哪些居家環境危害物造成老人跌倒。老人跌倒引起的腦外傷,因有較多顱內出血,往往比跌倒引起的髖部骨折有較高的傷害嚴重度、較多的加護病房照顧、及較高的死亡率;近年來,年齡及性別調整後的老人跌倒腦外傷發生率一直持續增高,但其相關危險因子尚未探討。追蹤健康相關生活品質、回到原居住處、日常生活能力、認知功能、及憂鬱等結果有助於瞭解腦外傷老人的醫療需求,甚至評估頭傷者治療後各個面向的健康是否改善或惡化,但這些生理、心理、與社會健康等長期追蹤結果資料仍付之闕如。最近,世界衛生組織已開始發展腦外傷患者專用的健康相關生活品質量表(Quality of Life after Brain Injury, QOLIBRI),但其是否適用於腦外傷老人仍須驗證。 本計劃預定以三年時間探討上述議題。第一年以個案交叉研究探討居家環境因子及其他瞬間暴露對老人跌倒的影響,預定將從北醫附醫、北市萬芳、北縣雙和、臺北馬偕(含淡水)及新竹馬偕等五家醫院之急診室收進301位跌倒老人。第二年使用個案交叉及個案對照兩種研究設計,探討老人跌倒後發生腦外傷的危險因子。個案交叉研究預計收進205位因跌倒發生腦外傷老人;而個案對照研究,除了前述205位跌倒腦外傷者為個案組外,並將從五家醫院急診室收進410位跌倒但非腦外傷者作為對照組。第三年將追蹤205位跌倒腦外傷者與205位跌倒但非腦外傷者一年的生活品質變化,並瞭解這些老人一年後的存活、回到原居住處、日常生活能力、認知功能損傷、及憂鬱情形;另外,這一年也將從神經外科門診收進300位腦外傷老人,驗證腦外傷後生活品質量表在老人族群的心理計量特性。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8/1/117/31/12

Keywords

  • 老人
  • 跌倒
  • 腦外傷
  • 危險因子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