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國內學者在使用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探討病患的醫療資源利用或照護結果時,幾乎 均會納入共病指標做為風險校正因子之ㄧ。然而綜觀而言,絕大多數的國內學者係使用 Charlson 等人所提出的共病指標(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 CCI),而非相關文獻提及的其它 較精準的共病指標,例如Romano-CCI 或Elixhauser 方法。是否國內病患的醫療資源使用及照 護結果有其獨特性,使得CCI 為較適當的共病指標?本研究計畫便欲比較評估CCI 等共病指 標的區別能力。此外,本研究將進一步比較”以診斷為基礎的共病指標(Diagnosis-based comorbidity indices)”(例如Romano-CCI)以及”以用藥處方為基礎的共病指標(Medication-based comorbidity indices)”(例如Chronic disease score)的相對預測表現,以驗證是否以診斷為基礎的 共病指標較適宜用於校正死亡率,而以用藥處方為基礎的共病指標則較適宜用於校正醫療資 源利用。 本研究將使用衛生福利部衛生福利資料科學中心所釋出的「第3 組200 萬人世代追蹤抽 樣檔」,以首次因慢性阻塞性肺病而住院的病患為研究對象,比較以診斷為基礎的共病指標5 類(CCI、Deyo-CCI、Romano-CCI、D`Hoore-CCI、及Elixhauser 方法)和以用藥處方為基礎的 共病指標2 類(CDS 及RxRisk-V),其對COPD 住院病患出院後一年產生高醫療費用以及院內 死亡情形之預測力差異。本研究的基本模式包含病患年齡、性別、首次因慢性阻塞性肺病而住 院有無手術、及首次住院天數變項。共病指標採用「權重模式」及「類別模式」二種分析方式, 並且擷取3 個不同年度之樣本資料進行比較分析。最後使用邏輯斯蒂迴歸分析(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的c 值(c-statistics),以檢定增加不同共病指標後對模式預測力的表現差異。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8/1/16 → 7/31/17 |
Keywords
- 共病指標
- 院內死亡
- 醫療費用
- 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