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臺灣大型調查(n = 7,541)呈現僅4.1%的糖尿病人疾病控制良好,疾病控制不良可能衍生許多慢性合併症,包括:大血管疾病、微血管疾病與及泌尿系統症狀。五成以上的女性糖尿病人經歷泌尿系統功能不良之相關症狀,臺灣調查(n = 652)發現女性第二型糖尿病人經歷日間(44.9%)/夜間(62.6%)解尿次數過多者超過四成、約兩成經歷膀胱過動症(20.1%)。膀胱功能障礙與泌尿道症狀於此族群之盛行,亟需健康照護體系之特別關注。 自我管理應用於促進糖尿病人的疾病控制、生活型態改變、提昇自我效能/自我照顧及生活品質具正向成效,學者建議具經濟效益的自我管理介入措施可應用於改善泌尿道症狀;現存文獻證據顯示保守性治療處置,例如:骨盆底肌肉訓練、生活型態措施及排尿訓練計畫,可有效改善泌尿道症狀。有鑑於(1)自我管理於糖尿病控制具正向成效、(2)保守性治療處置可有效改善泌尿道症狀,以及(3)促進糖尿病人泌尿系統健康之介入性研究數量仍不足,本研究擬瞭解女性糖尿病人執行與泌尿系統健康相關之自我管理狀況,探討可能影響其執行泌尿系統健康相關自我管理的個人因素,運用自我管理概念於此族群提供可促進泌尿系統健康之保守性治療處置以檢視介入措施之成效,擬提供之保守性治療處置包含:骨盆底肌肉訓練、生活型態措施及排尿訓練計畫。健康照護體系對於女性糖尿病人執行泌尿系統健康相關之自我管理狀況及個人相關因素之瞭解,對於確認泌尿系統症狀發生之危險族群及發展促進泌尿系統健康之介入措施非常重要,介入措施執行結果有利於豐富保守性治療處置應用於此族群的臨床證據。 兩階段研究計畫將於兩所醫院之新陳代謝或內分泌科門診進行。第一階段為量表信效度檢測及橫斷性、相關性研究,擬邀請215位年齡介於二十歲至七十歲、被診斷為糖尿病三個月以上之女性第二型糖尿病人參與,旨在(1)發展評估與泌尿系統健康相關照護之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工具,並檢測工具信度/效度、(2)瞭解此族群執行與泌尿系統健康相關之自我管理狀況及個人相關因素、(3)探討此族群之泌尿系統健康與其生活品質的相關。資料收集內容包含:個人特性、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膀胱功能障礙/泌尿道症狀、生活品質。研究人員將於完成資料收集後,回饋所有受試者參與兩個月的糖尿病照護基礎教育課程。第二階段為重複測量的介入性研究,擬邀請154位年齡介於二十歲至七十歲、被診斷為糖尿病三個月以上、已完成基礎教育課程、最近一個月經歷一種以上泌尿道症狀之女性第二型糖尿病人參與,旨在探討自我管理介入措施對於此族群之泌尿系統健康、自我管理與生活品質之成效。受試者將被隨機分配至實驗組或控制組。實驗組接受為期一年之自我管理介入措施,內容包含:骨盆底肌肉訓練、生活型態措施與膀胱訓練。控制組於完成一年的資料收集後,接受骨盆底肌肉訓練/生活型態措施/膀胱訓練之介入措施。兩組受試者於五個時間點接受資料收集,內容包含:個人特性、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膀胱功能障礙/泌尿道症狀、自評膀胱功能障礙/泌尿道症狀改善程度、生活品質,受試者需提供運動/活動/飲食/排尿紀錄並接受骨盆底肌肉收縮力量測量以瞭解其執行訓練狀況。 個人特性、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膀胱功能障礙/泌尿道症狀、生活品質等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呈現;自我效能/自我管理量表之信效度檢驗,包含:內在一致性、再測信度、專家效度、建構效度;邏輯斯迴歸將用於辨識執行良好自我管理的個人相關因素;自我管理介入措施對於改善泌尿系統健康、自我管理及生活品質之成效,將使用Repeated Measures ANOVA/重複測量GEE (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 model進行檢定。受試者的自評膀胱功能障礙/泌尿道症狀改善程度、尿流速檢查數據及排尿紀錄所呈現之排尿型態資料,亦將用於檢驗介入措施對於促進受試者泌尿系統健康之成效。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8/1/15 → 7/31/16 |
Keywords
- 糖尿病
- 膀胱功能障礙
- 泌尿道症狀
- 自我效能
- 自我管理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