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近幾年來中風已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幾乎所有中風後的病患,都有肢體運動 功能障礙,使得病人無法產生協調性功能活動;因此中風病患最明顯的臨床表徵為兩侧 肢體不對稱性功能活動。步態行走能力是中風患者在回復其日常生活的訓練中相當重要 的部分,在臨床治療中,並非所有的偏癱中風患者皆可在患病後立即進入直接步態訓練 的療程,因此需應靠臨床治療人員以徒手方式,訓練患者兩侧下肢,以產生連續對稱性 與交替性的動作功能,做為步態訓練的前驅準備。相較於傳統物理治療方式,近來臨床 上發展一種稱為功能性電刺激踩車運動,它是一種多關節並且具有協調交替性、對稱性 的肢體運動,此運動相當適合肢體功能訓練,過去一般常被用於脊髓損傷病患的雙侧下 肢復健訓練,但目前仍鮮少臨床研究應用於中風患侧肢體的下肢復健訓練。 此外,經顧直流電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利用微量直流電施加於 頭皮上,藉以改變底下大腦皮質的可刺激性。經顱直流電刺激可針對於不同區域的腦皮 質進行選擇性的刺激,由於具有非侵入性及安全性高的特色。經顱直流電刺激近年來被 應用於基礎神經科學的研究及臨床治療。目前有研究顯示在主要運動皮質區使用經顱直 流電刺激也發現可以加速促進中風上肢病患的運動學習復健。然而目前將經顱直流電刺 激應用於運用於下肢復健的治療報告仍相當有限。 目前有關於周邊神經調控(功能性電刺激踏車治療)治療時,同時進行搭配中樞神 經調控(經顱直流電刺激)應用於於中風患者之下肢治療的報告也相當有限。因此,本研 究目的將探討下肢功能性電刺激踩車系統與經顱直流電刺激,對於中風患者下肢功能是 否產生較佳的復健效果。本研究預計兩年内年招募64位中風病患,隨機平均分配為四 組,分別接受以下治療項目:(1)傳統復健治療、(2)傳統復健治療結合功能性電刺激踩 車、(3)傳統復健治療結合經顱直流電刺激,以及(4)傳統復健治療結合功能性電刺激踩 車與經顱直流電刺激。在一個月治療過程中將以客觀模式評估所有受試者之平衡、步 態、下肢運動力學、痙攣與活動對稱性,以及評估生活品質的提升與促進情形。預期此 實驗結果將可以瞭解一般傳統復健治療模式、功能性踩車治療訓練,以及經顱直流電刺 激對於患測下肢的治療效果是否有明顯差異性,此結果將可提供復健科醫師與治療師設 計中風病患復健計晝之參考。此外,研究中藉由分析中風病患的踩車運動力學資料、步 態參數,建立訊號之互動關係性,其結果將可做為中風病人復健治療處置之重要參 考依據。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8/1/147/31/15

Keywords

  • 中風
  • 步態訓練
  • 對稱性
  • 功能性電刺激
  • 經顱直流電刺激
  • 痙攣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