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兒童及青少年罹患憂鬱的比率愈來愈高,由於憂鬱與自殺高度相關,且近年來,自殺高居15 至24 歲人口十大死因的第二位,所以青少年自殺已經成為臺灣社會極度重要的問題。本四年期的研究以Rosenbaum 內在習得資源理論及Beck 憂鬱與自殺的認知理論為基礎,研究主要目的為發展及評值一套協助具憂鬱及自殺傾向的青少年之處遇模式。第一年的主要研究目的為發展一套篩選具憂鬱及自殺高危險群青少年的問卷,問卷之信效度確立後,第二年的研究主要目的即為運用問卷篩選台北市國中及高中學生;第三年研究計劃的主要目的為將符合參加處遇團體的學生隨機分派在三種處遇團體:認知行為治療團體、音樂治療及運動團體,及控制組;第四年的主要研究目為持續追蹤研究個案,並評值團體的短期及長期成效。資料分析包括描述性統計、因素分析、複迴歸及結構方程式模式等。研究結果有助於發展以理論為背景的護理處遇模式以協助具憂鬱及自殺傾向的青少年。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1/1/12 → 12/31/12 |
Keywords
- 青少年
- 憂鬱
- 自殺
- 工具發展
- 認知行為治療
- 音樂治療
- 運動
- 長期追蹤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