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頸動脈狹窄約佔成人中風的 20%,每年中風機率約1-2%。症狀為視力模糊;頭痛;說話不清; 顏面及肢體無力。病患會有發生中風,短暫性腦缺血或手術周期中風之風險。檢查頸動脈狹窄程度可 以利用頸動脈超音波、頸部電腦斷層血管造影、頸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確定診斷。頸動脈支架術國外 於1980 年開始運用,為了減少同側之缺血性中風,是快速、低侵犯性的處理方式。 全國性資料可以提供長期追蹤,本研究目的是利用全民健保資料庫分析頸動脈支架後長期之死 亡、中風及冠心症的心血管事件發生。病人的年齡、性別、有無症狀(中風、黑矇症、短暫性腦缺血)、 腦中風的危險因子(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高血脂)、阻塞性肺病、心衰竭、支架術於症狀發生4 周內為因子,針對長期追蹤的心血管事件或死亡來做研究。頸動脈支架手術後的預後,利用存活分析 找出有統計差異的相關因子,建立危險因數。然而之前研究只能知道危險性,但是沒法說明病患有多 少可能性會發生心血管事件。建立諾模圖Nomogram 利用各因子的總分,來評估頸動脈支架發生心血 管事件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可利用類神經網路來建構相關模型,與諾模圖做比較。再使用北部某 醫學中心頸動脈支架病患追蹤一年資料去驗證建立模組的正確性。 利用健保資料庫追蹤的存活分析建立危險模型,找出高風險病患,提供本土資料以利醫學參考及 相關證據,可以提供神經科醫師轉介病人時及心臟科醫師治療病人前的溝通之參考。也提供病患及家 屬可能發生中風之潛在危險性,於做決定接受頸動脈支架術前的依據。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8/1/16 → 7/31/17 |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