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識韻律之聲學線索的聽覺處理機轉

  • Lin, Yong-Song (PI)

研究計畫: A - 政府部門b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人們說話時於基礎頻率 (fundamental frequency, F0) 的變化傳達重要的情感和 語言信息給傾聽者。對於嬰幼兒,這些韻律上的線索對於早期語言習得是相當關 鍵的。從嬰兒到青少年時期的這段聽覺系統發展期間,兒童在處理韻律信息上的 能力也愈加複雜。對於說聲調語言的兒童,詞彙聲調的基礎頻率變化是區辨字義 的,因此在口語溝通上是愈顯重要。鑑於韻律信息對於年幼兒童的高度重要性, 我們推測,在發展階段的早期,神經的可塑性對韻律信息的處理影響最大。當下 許多重度聽障或耳聾的幼童以及甚嬰兒,很小就接受人工耳蝸植入。研究顯示, 相較於較晚植入的兒童,較早植入人工耳蝸提供兒童一些優勢。在語言習得關鍵 期,聽覺刺激和大腦可塑性的重要性是很清楚的。它們讓聽覺系統的反應符合不 同的語音和語言面向。雖然人工耳蝸無法傳遞用於複雜的語音音調線索的足夠頻 譜解析度,但在語言習得關鍵期的神經系統之可塑性較大,可以幫助較小植入人 工耳蝸的兒童克服儀器本身的限制,並增強讓他們吸收與基礎頻率相關信息的能 力。這可藉由提升下列兩種能力來達成,i)增加對音調線索的敏感度,ii)增加對 其它聲學線索用來補足頻譜音調線索的能力。一般而言,我們對於兒童的聲學敏 感度的認識不足。尤其,很少有文獻以嚴謹的量化方式來研究學齡兒童區辨複雜 音調的能力。鮮少人知道兒童如何使用聲學線索(音調、時間、或強度)上的細微 差異來辨識說話語調或詞彙聲調。更少人知道人工耳蝸植入兒童在這領域上的能 力。這裡提出的實驗,可視為首次嘗試來補足一些知識不足之處。本研究的目的 是測試學齡聽力正常兒童在完整頻譜(spectrally intact)與頻譜衰減(spectrally degraded)的情況下,在詞彙聲調辨識時對不同線索的仰重策略(cue-weighting strategies),並與人工耳蝸植入兒童在詞彙聲調辨識時對不同線索的仰重策略進 行比較。我們將使用完整頻譜與頻譜衰減的語料來評估正常聽力兒童在辨認國語 詞彙聲調時,如何仰賴基礎頻率和時間線索。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8/1/117/31/12

Keywords

  • 韻律信息
  • 聽覺處理
  • 人工耳蝸
  • 聽覺線索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