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為台灣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七位,女性癌症死亡率的第六 位。由正常細胞演變成子宮頸癌的過程需經過子宮頸上皮內細胞瘤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時期,此期又分為 CIN I、CIN II、和 CIN III三期。CIN I 是比較良性,大約有 57%個案會自然消退變好(regression)恢復正常,被歸類為低危險 性子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LSIL)。 CIN II和 CIN III分別約有 5%及 15%的比率會進展成侵入性子宮頸癌,二者都需要比較積極的 治療,因此被歸類為高危險性子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子宮頸癌前期病變五年的存活率可高 達 90%以上。人體的免疫功能,在預防子宮頸癌形成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高危險性人類乳突狀病毒已被證實是導致婦女罹患子宮頸上皮內細胞瘤及子宮頸癌的 最主要原因。大部份的高危險性人類乳突狀病毒感染者,可藉由細胞性免疫反應 (cell-mediated immunity) 來殺滅病毒及已被感染的細胞,使病毒無法在人體內複製並自 然消退。但是,若人體的免疫功能降低,無法消滅病毒,則會導致人類乳突狀病毒在 體內持續感染,並增加罹癌的危險性。同時,也會使子宮頸上皮內細胞瘤個案有較高 的危險性會惡性變化或持續病變。身體活動已被證實可提升人體的免疫功能, 增加免疫細胞的細胞數及活性,藉由提高細胞性免疫功能以增強免疫細胞對人類乳突 狀病毒及癌細胞的毒殺及吞噬作用。研究發現,身體活動可降低乳癌、肝癌、大 腸癌、及前列腺癌的發生率。癌症患者若能規律的執行中度或中度以上的身體活動持 續至少二年,則能有效的降低其死亡率。此外,研究亦發現,抽菸所釋出的致 癌物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功能,提高婦女罹患子宮頸癌的危險性,加速子宮頸鱗狀上皮 內細胞瘤的惡性變化及/或藉由抑制 T 淋巴球細胞對人類乳突狀病毒的免疫反應 來干擾腫瘤細胞的消退復元為正常的細胞。菸草中的致癌物質已被證實 會加速人類乳突狀病毒所導致的子宮頸細胞異常分化,提高病毒基因的 複製合成,以及病毒 DNA的含量。我們推測,藉由規律的身體活動,增強免疫 細胞對病毒及癌化細胞的毒殺作用,有助於減少婦女罹患子宮頸上皮內細胞瘤的危險 性。此外,藉由身體活動、戒菸可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有利子宮頸上皮內細胞瘤病 變消退變好(regression)或減緩其惡性變化,及減少人類乳突狀病毒基因的複製與 合成。但是,目前並無相關的研究報告,因此,本研究擬定以回溯性個案對照研究法 探討身體活動與婦女罹患子宮頸上皮內細胞瘤之相關性,並以類實驗性研究法探討身 體活動、戒菸對子宮頸上皮內細胞瘤個案病程進展及子宮頸細胞中人類乳突狀病毒 DNA 含量之影響。預期於三年的時間完成以下七項研究目標:目標 1.探討身體活動 與子宮頸上皮內細胞瘤發生率之相關性。目標 2.探討中度(或以上)身體活動量對子宮頸 上皮內細胞瘤個案病程進展之影響。目標 3.探討戒菸(包含抽菸者戒菸及二手菸暴露者 自我保護避免再度二手菸暴露)對子宮頸上皮內細胞瘤個案病程進展之影響。目標 4.探 討身體活動與戒菸是否以相加效應(additive effect)或加乘效應(synergistic effect)影響子 宮頸上皮內細胞瘤個案病程之進展。目標 5. 探討身體活動是否能降低子宮頸上皮內細 胞瘤個案之子宮頸細胞中人類乳突狀病毒之 DNA 含量。目標 6. 探討戒菸是否 能降低子宮頸上皮內細胞瘤個案之子宮頸細胞中人類乳突狀病毒之 DNA 含量。 目標 7. 探討身體活動與戒菸是否以相加效應(additive effect)或加乘效應(synergistic effect)降低子宮頸上皮內細胞瘤個案之子宮頸上皮內細胞中人類乳突狀病毒之 DNA 含量。以期將研究結果提供為公共衛生護理衛教及臨床護理照護之參考。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8/1/15 → 7/31/16 |
Keywords
- 身體活動
- 戒菸
- 人類乳突狀病毒
- 子宮頸上皮內細胞瘤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