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偏癱中風患者站姿下起始轉身表現與肢體損傷、平衡能力、功能性活動及日常生活功能間之相關性

研究計畫: A - 政府部門b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轉身這個動作是主要造成中風患者跌倒的活動之一,中風患者會有轉身困難的問題,與半邊肢體損傷造成不對稱的姿勢和動作有關,然而,對於站姿下起始轉身的動作,缺乏全面性的臨床評估中風患者轉身的策略,包含轉身時間、步伐、型態,以及品質。過去文獻對於轉身策略的探討,大多侷限在中風患者和健康成年人之間的比較,缺乏中風患者次族群間的比較,包含有無跌倒歷史的中風患者、急性與慢性中風患者,以及有無穿戴足踝輔具的中風患者。除此之外,過去的研究指出轉身的表現與下肢肌力、下肢肢體損傷恢復程度、功能性平衡能力及行走速度有相關性,但是否也與軀幹控制能力、床上移動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動功能有關則未被深度討論。此研究的目的主要探討偏癱中風患者及次族群間,在站姿下起始轉身的表現,以及轉身策略與肢體損傷、平衡能力、功能性活動以及日常生活功能間的相關性。本篇研究預計徵招40位中風偏癱的受測者,納入條件為1.第一次中風且合併半邊肢體偏癱,2.未配戴輔具及使用行走輔具的狀況下,可獨立行走十公尺,3.可理解並執行口頭指令,4.能自主簽屬受試者同意書。受測者排除條件為1.合併肌肉骨骼損傷或是其他疾病而影響評估項目的施測,2.有認知問題或是失語症無法遵從指令。所有受測者將會被詢問基本資料,包含年齡、性別、診斷、偏癱邊、受傷時間、足踝輔具的使用、跌倒歷史以及自覺轉身困難問卷,再分別評估轉身表現、肢體損傷、平衡能力、功能性活動以及日常生活活動功能。轉身表現會透過轉身時間、步伐數、品質分數以型態評估;肢體損傷程度會透過Chedoke-McMaster中風評估量表、軀幹損傷量表,以及五次椅子站立測驗,來分別評估中風患者下肢及足部動作能力、軀幹控制能力,以及下肢功能性肌力;平衡能力會透過伯格式平衡量表及自評跌倒風險量表來評估;功能性活動會透過床上移動活動完成秒數、計時起走測驗完成秒數、10公尺行走速度來評估;日常生活功能則透過芙蘭切活動量表來評估。獨立樣本t檢定會用來檢查轉身策略是否在中風的次族群間有差異,皮爾生相關係數會用來比較轉身表現與肢體損傷、平衡能力、功能性活動以及日常生活功能的相關性,所有數據將利用SPSS統計軟體進行分析,最低顯著設定在p值小於0.05。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8/1/187/1/19

Keywords

  • 轉身困難
  • 中風
  • 偏癱
  • 次族群
  • 平衡
  • 肢體損傷
  • 功能性活動
  • 日常生活功能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