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甘酸合成脢基因多形性與轉移性大腸直腸癌使用氟尿嘧啶化學治療結果之關聯性

研究計畫: A - 政府部門b - 科技部

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大腸直腸癌是台灣地區民眾第三常見的癌症,也是造成癌症死亡的第三個主要原因。超 過50%的大腸直腸病人在診斷發現時已經轉移(第三期和第四期),半數這些轉移的病人 會接受化學治療。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作為大腸癌化療的主要用藥已經超過 40 年,但是個體對這些藥物的反應和相關的副作用卻常見差異性。5-FU 的細胞毒性作 用受到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 TS)的調控,因此5-FU 的療效受到TS 活性 的影響。若腫瘤上TS 的活性表現較低,接受5-FU 治療的大腸癌患者其存活率較高。TS 的活性表現主要受到位於5 端和3 端非編碼區上的基因多形性影響轉錄和轉譯功能。這 個研究第一年將進行一個活體內試驗以建立TS 基因型與表現型的關聯性,第二年將進 行一個回溯性研究以探討TS 基因多型性與臨床治療結果的可能相關性,這些相關性將 於第三年利用一個追蹤研究做確認。我們的主要目標是: 1. 偵測TS 基因上新的單核酸多形性或變異型。 2. 估計TS 基因的基因型和單體型頻率。 3. 判定這些基因型和單體型與TS mRNA 或蛋白質表現量的相關性。 4. 調查TS 基因多形性和活性與轉移性大腸癌病人接受5-FU 化療結果的相關性。 就我們所知,這個研究將是第一個針對華人,探討TS 基因多形性與5-FU 治療效果的研 究,同時進行完整的TS 基因定序分析,對國人大腸直腸癌的化學治療研究應會有創新 的研究發現,有助於該疾病的治療。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8/1/107/31/11

Keywords

  • 大腸直腸癌
  • 胸苷酸合成酶
  • 基因多形性
  • 氟尿嘧啶
  • 化療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